美欧签1.35万亿协议,欧洲零关税反被剥削?美国整合资源专攻中国!

新闻动态 2025-08-06 23:47:11 156

苏格兰高地最近签下的那份大单,让不少人嗅到了异样。美国总统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在那里敲定了一份1.35万亿美元的贸易协议,可内容却让人咋舌。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更像一份“投降书”,直接戳破了欧洲多年来“战略自主”的美梦。

想想看,欧洲对美国商品几乎零关税,可美国对欧盟出口却能征收15%到50%的关税。这笔账怎么算,都透着一股不对等。欧洲还得额外掏出7500亿美元,去买高价的美国油气,另外承诺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

这哪里是互利共赢,分明是华盛顿直接向布鲁塞尔开出的账单,让欧洲的钱袋子成了美国的提款机。更别提协议前后,那位美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如何让欧盟主席陷入尴尬境地,那简直是赤裸裸的政治羞辱。

这种场景并非无迹可寻。就在这份大单敲定前,欧盟委员会主席还试图访华,希望借此在中美之间玩一出“两头通吃”的平衡游戏,尤其想在稀土等资源上给自己加码。

但结果呢?由于中欧贸易关系中,欧洲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明显更强,这趟中国之行并没有达到她预期的目的。欧洲试图寻找谈判筹码的努力,最终落空。

其实,早在对欧盟下手之前,那位美国领导人就已经拿日本当了“样板”。他先是和日本达成了征收15%关税的政策,这无疑是给后续与欧盟等国的谈判,立下了一个强势的“规矩”。

这些步骤,环环相扣。它们清晰地展现了一种意图:美国正在对其全球盟友进行一场彻底的“资产盘点”和“价值重估”,确保这些“资产”能最大限度地为美国自身的利益服务。

回想一下,德国总理就曾对美国这种“欧洲买单”的模式表达过强烈不满。他甚至撂下狠话,宁愿把军事装备卖给美国,也不白白送给乌克兰。这不仅仅是抱怨,更是欧洲内部对美国单边行径的深层抵抗。

但现实很残酷,欧洲在军事安全和能源供应上,已经对美国和北约形成了路径依赖。内部的法德分歧,南北欧之间的利益拉扯,都让欧洲的“战略自主”成了一句空话,只能被动接受美国的安排。

乌克兰,成了“筹码”

最近,俄乌冲突的走向又出现了新的变数,而这背后依然是美国领导人的身影。他竟然绕开乌克兰和欧盟,直接与俄罗斯进行幕后谈判,还抛出了一份所谓的“和平计划”草案。

这份草案的条件,对乌克兰来说简直是割地赔款。它要求乌克兰承认俄罗斯目前占领的土地,并且要彻底放弃加入北约的念头。作为交换,乌克兰可以获得美国的安全保障。

但最绝的是,乌克兰的重建费用,这笔高达4860亿美元的巨款,美国人直接甩给了欧盟,让他们在未来十年里慢慢承担。这分明是美国在给自己“减负”,把战争的烂摊子推给了盟友。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美国还向乌克兰总统提议,乌克兰可以用境内价值约5000亿美元的稀土资源来“偿还”美国提供的军事援助。这哪里是援助,分明是一场资源置换的交易。

虽然乌克兰总统嘴上说着是“共同开发”,但谁都明白,这就是在提前透支乌克兰的未来资源。美国通过暂停军援、切断实时卫星情报等手段,对乌克兰施加了巨大的军事压力。

这种压力,迫使乌克兰总统不得不软化立场,从最初“不放弃一寸土地”的强硬表态,转变为可能接受“非即时领土归还”。乌克兰前线伤亡惨重,兵源枯竭,财政濒临崩溃,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与此同时,俄罗斯则在“死亡经济学”的怪圈里维持着战争。阵亡士兵家属能拿到千万卢布的补偿,这笔钱意外地改善了部分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甚至带动了银行存款的激增。这很扭曲,却实实在在。

所有铺垫,只为它

把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串联起来,你就会发现一条清晰的战略主线。美国智库的报告,以及美国领导人的一系列动作,都指向同一个终极目标:把所有盟友都整合起来,清理掉所有可能影响大局的“小麻烦”,然后集中全部资源,全力以赴地对付其认定的最大竞争对手——中国。

什么“先诛日本,再灭欧洲,围猎罗斯,美国称王”,这可不是什么小说里的桥段,而是美国眼下正在实行的地缘战略。日本的关税谈判,就是为压制欧洲设定的“基准线”。欧洲被榨干了经济价值,而俄乌冲突,则被巧妙地转化为一场成本转嫁和资源掠夺的交易。

这一切操作,都是为了给美国庞大的“全球资产负债表”来一次彻底的“瘦身”和“优化”。把欧洲从战略伙伴降级为听话的经济附庸,把俄乌冲突这个烧钱的“负债”从美国账上剥离,转嫁给欧洲。

同时,还要从乌克兰手里拿到未来关键的稀土资源。这简直是“一石三鸟”,一切都是为了最终那场“终极对决”清空牌桌,做好万全准备。

那位美国领导人甚至还公开喊话,希望中国能在乌克兰问题上“帮忙”。这背后,既是对中国的施压,也是想把中国拉进他主导的框架里,企图一举两得,最终还是服务于他对华的整体战略。

大国算盘,未必算得准

美国领导人这份精心设计的全球“资产负债表”,逻辑再清晰不过了:盟友是用来盈利的,冲突是用来交易的,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服务于维护美国霸权、压制竞争对手的终极目标。

然而,他可能算错了棋。他熟悉的冷战剧本,在今天的世界舞台上,已经很难再完全复制。这个世界,正在加速走向“两极多元”的格局,而不是回到某个单极霸权时代。

比如“全球南方”国家的崛起,像印度、巴西、南非这些新兴力量,他们可没打算在中美俄之间简单选边站队。他们正在寻求真正的战略自主和多边合作,拒绝被任何一方绑架。

“去美元化”的尝试也在缓慢而坚定地推进。中俄两国今年的贸易额已经突破了2400亿美元,其中能源合作就占了六成以上。这些都在一步步挑战着美国长期以来主导的旧秩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种零和博弈的旧算盘,最终是能得逞,还是被多极共存的新格局所超越,答案也许很快就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