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沉默8个半小时,事关朝鲜的此事,他一句都不敢多说

新闻动态 2025-10-27 07:55:18 175

尹锡悦沉默8小时,朝鲜无人机事件引发韩国政治风暴

面对特检组长达8个半小时的讯问,韩国前总统尹锡悦以全程沉默对抗,这场事关朝鲜的指控正演变为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

韩国前总统尹锡悦近日主动出席“内乱叛国案”特别检察组的传唤调查,这是他自今年7月被捕后首次接受特检组讯问。

这场从上午10点14分持续到傍晚6点51分的调查,整整进行了8个半小时,尹锡悦对所有提问保持沉默,拒绝供述。

特检组指控尹锡悦在去年10月指示无人机作战司令部派出无人机渗透平壤,意图通过挑衅朝鲜为宣布紧急戒严制造借口。 这位曾担任检察总长的前总统,以彻底的沉默应对这场政治风暴。

调查现场:八小时半的沉默对抗

韩国负责调查内乱叛国案的独立检察组15日以嫌疑人身份传唤前总统尹锡悦,对其涉嫌叛国进行调查。

调查于下午6时51分许结束,尹锡悦自愿到案,但对独检组所有提问保持沉默,拒绝供述。

尹锡悦今年7月再次被捕后,这是首次到案接受侦查部门的调查。 独检组上月24日和30日曾两度就无人机渗透平壤事件等叛国嫌疑传唤尹锡悦,但尹锡悦均未应讯。

面对特检组关于无人机渗透作战的计划、筹备、执行等整个过程中所作的指示和决策等讯问,尹锡悦拒不供述。

调查结束后,尹锡悦返回了首尔看守所。 这场长达8个多小时的调查,成为韩国司法史上又一引人注目的时刻。

指控核心:无人机渗透平壤事件

独检组指控尹锡悦涉嫌于去年10月指示无人机作战司令部派出无人机渗透平壤,对朝挑衅,为宣布紧急戒严制造借口。

据内乱特检组通报,特检组认为尹锡悦为了给实施戒严寻找藉口,于2024年10月向无人机作戰司令部下達指示,要求向平壤派出无人机散发传单等,以引发朝鲜方面做出强硬回应。

这一指控的背后,是朝鲜半岛持续紧张的军事态势。 就在今年7月,朝鲜国防省政策室长还发表谈话,谴责美日韩动员包括B-52H战略轰炸机在内的各种战机在半岛周边上空进行挑衅性三方联合空中演习。

朝鲜方面强调,“针对威胁地区安全根基的多边军事同盟强化活动和侵略性质明显的联合军演等军事挑衅行动,采取反制措施是朝鲜的正当权利”。

司法策略:以沉默应对指控

尹锡悦坚持8个半小时不开口,显然是一种精心准备的策略——尽量减少发言,以免留下被检方或舆论利用的漏洞。

有一说一,行使沉默权在韩国是合法的。 按照韩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或嫌疑人有权拒绝回答任何可能对自身不利的问题,这与多数国家的司法原则一致。

无独有偶,尹锡悦的妻子、前第一夫人金建希在8月中旬首次接受特检组传唤时,也全程行使了沉默权,只回答了极小一部分问题。 这对夫妇显然采取了相同的司法策略。

尹锡悦之所以选择沉默,一方面是因为检方目前的证据还不够充分。 截至目前,检方仍未掌握足以致命的直接证据,无论是人证、物证都相当有限。

另一方面,特检组获批的调查期限只剩下不到一个月,时间的压力反而在他们那边。

政治背景:青瓦台魔咒与司法改革

尹锡悦案件的发生,正值韩国司法系统经历78年来最根本性的变革之际。

韩国国会日前召开全体会议,以多数票通过极具争议性的《政治组织法》修正案,该修正案的核心内容是彻底废除现有的韩国检察厅,并将其职能切割,重新设立两个独立机构:公诉厅和重大犯罪调查厅。

这项改革的目的在于彻底实现检察机关在侦查与起诉职能上的分离,从根本上瓦解过去检察厅“侦查、起诉”权力集于一身所形成的巨大“影子权力”。

在曾担任检察总长的尹锡悦总统上任后,政府一度强调“强化检察权”,使得改革进程面临倒退的风险。

而现政府在国会占据多数席位,此次通过《政治组织法》修正案,不仅完成了文在寅政府未竟的司法改革之志,更被视为一次深刻的政治洗牌。

李在明的困境:执政与司法的平衡

对于现任总统李在明来说,尹锡悦案件的处理同样面临巨大挑战。

一方面,李在明自己也曾面临法律问题的困扰。 韩国大法院(最高法院)全员合议庭1日将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案发回二审法院——首尔高等法院重审。

大法院认为,李在明曾表示他和牵涉大庄洞地产弊案关键人物——已故前城南城市开发公社开发处第一处长金文起(音)一起打高尔夫球照片“被造假”,这番言论属于公布虚假信息。

另一方面,根据韩国宪法规定,现任总统在任期间对于大多数罪行“不受刑事起诉”。 然而,法律专家对于这是否适用于总统当选前已经进行的审判尚且存在分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表示,“李在明在其5年的总统任期内,具有一般性刑事指控的豁免特权”。

但他也指出,“这并不能保证他在卸任总统之后的安全”。

半岛局势:朝鲜军事发展的阴影

尹锡悦被指控的无人机渗透平壤事件,发生在朝鲜军事力量显著提升的背景下。

在最近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式上,朝鲜展示了从体积超越中国东风-61的“火星炮-20”洲际导弹,到能自动规避干扰的AI自杀无人机群等各种尖端武器。

每一件装备、每一个方阵都在传递一个核心信号:朝鲜已完成从技术追赶到体系创新的军事战略转型,其防务能力正以世界无法忽视的速度重塑东北亚安全格局。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300名朝鲜特种兵组成的“援俄方队”身着俄军制式服装,肩扛AK-12步枪,高举蓝红白三色交织的朝俄合璧国旗,步伐铿锵地通过检阅台。

方队指挥官金明哲大校表示:“这面旗帜承载的是两国军人用鲜血铸就的信任。 ”

这种军事合作的背后,是2025年以来俄朝军事合作从物资支援到实战协同的质变。

权力博弈:时间与程序的较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尹锡悦的沉默也是为了逼李在明上桌,明摆着告诉对手:你要审判我,就不要躲在背后授权给什么特检组来办。

你要对我下重手,就必须承担更多政治和程序上的风险。

实际上,尹锡悦行使沉默权本身,就是一种主动的姿态——在检察机关工作近30年,官至总检察长的尹锡悦,太懂这里面的博弈之道了。

对方沉默不答,那检方就只能靠自己去拼证据、做笔录、交叉对比,各种程序都被拉长、推迟。 这相当于逼对方露出底牌、自己制造节奏优势。

而对于检方来说,如果被动陷入“要在时限内搞定”的窘境,自己就随时可能出错,或者证据链出现漏洞。

说的直白一点,尹锡悦这一步棋,是在押宝“时间与程序漏洞”,迫使对手在有限时段内拼实证、拼程序。

未来走向:政治博弈的多种可能

尽管尹锡悦和金建希保持沉默、以拖待变,但李在明毕竟是在位的总统,也不是没有破局之法。

如果特检组按照程序强行推进,比如先在法院提请逮捕令、法院开庭审查、提交起诉意见书,那么尹锡悦夫妇的沉默也不见得能完全锁住进程。

时间一到、程序一到,哪怕你不说话,也要被迫面对司法对抗。

但要这么做的话,李在明就得想办法搞定法院这一块——至于法院能不能像4月份弹劾尹锡悦那样配合,就得看各方之间接下来的博弈和利益交换了。

韩国政界长期以来一直对检察机关的权力过度膨胀感到忧虑。在过去数十年中,检察厅频繁介入政坛和财阀案件,其“选择性办案”和“政治动机”屡遭质疑。

几乎每一任韩国卸任总统都曾面临检方的调查甚至判刑,这被称为“青瓦台魔咒”。

尹锡悦走出首尔看守所前往接受调查的画面,已在韩国各大媒体反复播放。 这位前检察总长比任何人都清楚,在韩国司法与政治纠缠的漩涡中,沉默不仅是权利,更是一种策略。

就在尹锡悦接受调查的同一天,朝鲜在阅兵式上展示了新型无人机和高超音速导弹。 而韩国国会则正式通过了废除检察厅的改革法案。

半岛的军事对峙与韩国内部的政治博弈,正同时进入新一轮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