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说袭击卡塔尔就是在威胁美国,说这话之前发生了一个大反转,那就是以色列的总理内塔尼亚胡向卡塔尔道歉了

新闻动态 2025-10-10 19:41:35 164

特朗普的卡塔尔安全令背后:一场美以合谋的大戏?以色列空袭多哈后的道歉与算计

你敢信? 以色列战机突然轰炸了美国中东最大军事基地所在国卡塔尔的首都,而几天后以色列总理竟在白宫当着特朗普的面打电话道歉,更戏剧性的是,特朗普随后签署行政令宣布“袭击卡塔尔就是威胁美国”。 这一连串操作看似矛盾,背后却隐藏着深层的政治合谋。

9月9日,以色列出动15架战机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空袭,目标直指正在讨论美国停火方案的哈马斯谈判代表团。 袭击造成5名巴勒斯坦人和1名卡塔尔安全人员死亡,浓烟在多哈使馆区上空升腾,当地市民感到震惊与恐惧。 令人玩味的是,这次行动筹划数月,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国防部长卡茨等多位高官均在特别行动指挥中心现场协调。

袭击发生后,特朗普立即在社交媒体撇清关系:“不是我做的决定”。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称空袭地点令特朗普“感觉很糟糕”。 但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站披露,内塔尼亚胡其实在袭击前就将计划告知了特朗普,这与白宫声称的“袭击前一刻才接到通知”的说法大相径庭。

更精彩的反转在9月29日上演。 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塔尼亚胡在特朗普的见证下,通过电话向卡塔尔领导人道歉,承诺今后不会袭击卡塔尔。 这一幕中,内塔尼亚胡表情怪异,特朗普则手握电话亲自导演了这出戏码。

仅仅一天后,特朗普签署了一份重磅行政令,宣布对卡塔尔“领土、主权或关键基础设施”的任何武装袭击将被视为对美国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行政令明确表示,美国将采取包括外交、经济在内的一切合法措施,“必要时”采取军事手段保护卡塔尔。

卡塔尔外交部迅速回应,“欢迎美国总统签署该项法令”。 但半岛电视台等媒体分析指出,这项行政令实际效力有待观察,毕竟美国前一任总统的行政令可以被后一任总统撤销。 美国总统曾在未经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签署国际协议,如2015年伊朗核协议,却在2018年单方面退出。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道歉和安全承诺,实则是精心编排的地缘政治舞蹈。 以色列对卡塔尔的袭击本身就已充满争议——卡塔尔不仅是美国盟友,还长期扮演巴以冲突调解人角色。 哈马斯自2012年起就将事实上的总部设在多哈,美国对此一直默许,以便干预中东事务。

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利用哈马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麻痹心态发动突袭。 而特朗普政府在事发后的表现,暴露了其在中东问题上的两难处境:既不希望得罪以色列,又需维护与卡塔尔的关系。

这场危机揭示了美国中东战略的深层矛盾。 特朗普第一任期起就推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单独媾和,以节省美国在该地区的投入。 但重返白宫后对以色列的一味袒护,令这一努力进退维谷。 以色列袭击卡塔尔这一行为,动摇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对“与以色列单独媾和”的兴趣,甚至质疑“把自身安全放心托付给美国”的可靠性。

从战略角度看,特朗普的行政令更像是为安抚盟友而演的一出戏。 美国在中东最大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就设在卡塔尔,这是美国海外最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 如果以色列袭击这样一个战略要地而美国不回应,其他阿拉伯盟友将对美国的安全承诺失去信心。

但特朗普的保证能有多少含金量? 卡塔尔方面虽然表面欢迎,但心知肚明。 有媒体分析指出,美国总统的行政令缺乏法律约束力,随时可能被下一任政府推翻。更何况,特朗普本人就有过撕毁国际协议的先例。

这场危机还暴露了美以关系的复杂性。 表面上,特朗普施压内塔尼亚胡道歉,展示美国权威。 但实际上,两人在巴以问题上的战略利益高度一致。 就在空袭发生前,特朗普还向哈马斯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接受和平条件。 而内塔尼亚胡一直坚持消灭哈马斯,令所有被扣押人员获释并确保加沙地带“不再对以色列构成威胁”。

以色列袭击卡塔尔之际,正值加沙停火谈判的关键时刻。 哈马斯谈判代表团当时正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 空袭不仅破坏了谈判进程,也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此次空袭是对卡塔尔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侵犯”。 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等多国政要也都表达了谴责。

这场看似突发的外交危机,实则是各方精心计算的结果。以色列通过袭击展示实力,特朗普则通过事后调停展示影响力,而卡塔尔则在获得安全承诺的同时,确认了自己在美国中东战略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这场大戏中,没有真正的输家,只有地缘政治利益的重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