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_横刀夺爱_坑惨日本,印度终于出手反击
美国“抢单”台积电,日本半导体复兴梦碎?印度终于不忍了!
谁能想到,就在日本政府摩拳擦掌,准备借台积电的东风重振半导体产业时,美国突然半路杀出,一纸政策让东京的美梦碎了一地。
7月初,《华尔街日报》爆出猛料:台积电可能推迟在日本建设第二座工厂的计划,转而优先扩大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投资。
消息一出,日本业界瞬间炸锅。
要知道,这座工厂原本被视为日本半导体复兴的关键一步,政府甚至早早划好了地、谈好了补贴,就等台积电落地开工。
可如今,一切悬了。
“这简直是背后捅刀!”东京一位不愿具名的半导体企业高管愤懑地说。
他的抱怨不无道理——过去半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频繁飞往中国台湾地区,与台积电高层密谈,甚至承诺提供数千亿日元的补贴。
谁曾想,美国一纸关税威胁,就让台积电调转船头。
“美国优先”的代价
问题出在特朗普身上。
这位扬言“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总统,近期不断加码对进口芯片的关税威胁。
台积电显然嗅到了危险:与其冒险在日本扩产,不如先稳住美国市场。
毕竟,亚利桑那州工厂不仅能拿到联邦补贴,还能避开潜在的关税大棒。
但对日本而言,这记闷棍来得太不是时候。
近年来,从丰田的氢能源车到索尼的影像传感器,日本科技企业屡屡受制于“芯片荒”。
政府原指望借台积电的先进制程重夺话语权,如今却可能沦为美国“抢单”的牺牲品。
更讽刺的是,就在上个月,日美贸易谈判刚因汽车关税问题陷入僵局,现在又添新伤。
“美国根本不在乎盟友,他们只想把高端制造业全攥在自己手里。”早稻田大学经济学教授山田健一摇头叹息。
他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就像一群人在分蛋糕,美国不仅想拿最大的一块,还要把别人的盘子直接端走。
亚洲供应链的“多米诺骨牌”
台积电的转向,或许只是第一张倒下的骨牌。
韩国三星电子内部流传着一份紧急评估报告,内容直指“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亚洲供应链的冲击”。
报告显示,若美国持续施压,未来三年内,韩国半导体对美出口可能锐减15%。
而在中国台湾地区,已有中小型芯片设备商开始裁员——它们原本指望跟着台积电赴日建厂分一杯羹。
“市场就这么大,美国非要掀桌子。”新竹科学园区一位资深工程师苦笑道。
他透露,最近半年,美国客户突然要求将订单转移至本土生产,导致公司三条生产线被迫闲置,“我们就像被推下车的乘客,眼睁睁看着巴士开往美国”。
印度打响反击第一枪
当美国在亚洲四处“抢蛋糕”时,终于有人掀了桌子。
7月4日,印度商务部突然向WTO提交文件,宣布将对美国摩托车、威士忌等30种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矛头直指特朗普政府对印度汽车零部件征收的高额关税。
新德里街头,不少商户已把“美国进口”标签换成了“本土制造”。
“我们忍了三年,但美国变本加厉。”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主席维克拉姆·帕特尔拍案而起。
他算了一笔账:过去12个月,印度车企因美国关税损失超6亿美元,而美国哈雷摩托却在印度市场享受零关税,“这根本不是公平贸易”。
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
夜幕降临,东京银座的居酒屋里,几位半导体从业者正借酒浇愁。
“知道最可笑的是什么吗?”微醺的工程师吉田晃着酒杯,“美国以为抢走工厂就能掌控一切,可台积电最值钱的是那几万个工程师的脑子——他们能全搬去美国吗?”
这话或许点破了问题的本质:在全球化的芯片产业链中,没有任何国家能独吞所有利润。
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它得到的可能只是一座座空荡荡的厂房,而失去的,或许是整个亚洲市场的信任。
唯一确定的是,随着更多国家加入反击行列,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剧本,正变得越来越难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