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桥村拆迁现冰火两重天:407户搬走746户留,咋整?

意昂体育介绍 2025-07-10 15:39:55 193

在西安高桥村,有个挺扎眼的画面:西边是拆得七零八落的废墟,东边却是密密麻麻的自建楼,两边就像被一道无形的墙隔开,一边冷清一边热闹,这到底是咋回事呢?2022年大家还盼着整体拆迁能暴富,谁能想到2025年政策一变,就成了现在半拆半留的局面,这落差可不小,村民们心里能好受吗?

2022年征地公告一发布,高桥村的村民们心里都乐开了花,想着拆迁后能拿到补偿款,过上好日子,不少人都开始规划起未来了。可到了2025年,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只有高铁线以西纳入开发边界,以东划为村庄用地。为啥会这样呢?原来是因为临近红旗水库,要进行生态保护,还有城镇开发边界的刚性约束,没办法全部拆迁了。

这政策一转,数据对比可太明显了。原计划拆迁1414亩土地,现在仅征用320亩,涉及407户,未拆区域占比达到了65%。这就相当于一大块蛋糕,原本大家都以为能分上一块,结果现在只有一部分人能拿到,剩下的人只能眼巴巴看着,心里那叫一个失落。

那些留守的村民,日子可不好过了。他们住在西十高铁与西康铁路的“夹心”地带,每天施工噪音超过75分贝,那噪音就跟有人在耳边一直敲锣打鼓似的,让人不得安生。粉尘还到处都是,家里的菜田都被覆盖了,种出来的菜都带着一层灰。村民王大爷就发愁了,“补偿没等到,先等来哮喘病。”这身体都被影响了,谁能不着急呢?

而且补偿落差也很大。已拆迁户能获得货币补偿,均价120万/户,可留守户就惨了,面临“三无”局面:无拆迁计划、无改造资金、无环境补贴。同样是一个村的人,就因为政策变化,待遇差别这么大,换谁心里都不平衡啊。

其实,高桥村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在西安,还有不少类似的村子。灞桥区豁口村,西十高铁征迁项目2025年4月紧急暂停,指挥部都解散了,补偿款发放也中断了,村民们盼了好久的补偿款一下子没了着落,心里得多慌啊。长安区八一村、莲湖区丰禾村,丰禾村拆迁都搁置14年了,官方说“无用地需求,暂不启动”,这14年里,村民们的生活环境一直没得到改善,心里该有多无奈。

这些村子出现问题,原因也差不多。资金缺口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豁口小区货币补偿预算不足,没钱怎么拆迁呢?还有国土空间规划收缩、产业定位调整,这些政策上的变化,都让拆迁计划不得不暂停或者搁置。

再看看西安东站,2026年投运后,预计日均客流12万人次,拉动GDP超120亿,创造8万个岗位,这枢纽红利可不小啊。TOD开发模式下,地铁5号线、12号线、15号线交汇,还规划了商业综合体与物流集群,未来这里肯定会很繁华。

但再看看高桥村未拆区,这边污水横流的巷弄,和高铁站工地塔吊林立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实在是有点讽刺。村民们心里也有疑问:“枢纽经济能否惠及‘被留下’的人?”这发展带来的红利,能不能也分给这些留守的村民一些呢?

不过,现在也有了一些新的出路。灞桥区开始试点,把未拆区域纳入“微更新”项目,政府出资改造外立面、铺设污水管网,2025年首批10个村已经开始实施了。这对于留守村民来说,是个好消息,至少生活环境能得到一些改善。还有白鹿原借势高铁旅游,开发“民宿合作社”,村民以房入股分红,这也是一种产业赋能,让留守村民能从发展中获得一些收益。

高桥村的留守村民也没闲着,他们组建了“环境监督队”,日夜监测工地扬尘,推动施工方加装防尘网。自己的生活环境,自己来守护,这也是一种民间自救的方式。

西十高铁的轨道穿过高桥村,就像城市化进程中效率与公平的两条并行线。拆迁不是终点,如何让留下的人活得有尊严,才是城市文明的刻度。城市的发展不能只看经济数据,还要关注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希望在未来,这些留守村民能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让生活越来越好。

大家对高桥村这种半拆半留的情况有什么看法呢?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