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舰正式服役,美国反应强烈,专家公开承认:美军优势难续

新闻动态 2025-11-23 10:19:51 51

2025年11月5日,海南三亚某军港阳光璀璨,旌旗飘扬,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入列海军,舷号“18”。 就在仪式结束后半小时,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紧急发布评论文章,称福建舰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对手”,并承认中国海军已成为世界最大规模海军。

美国战略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波林向美联社表示:“福建号航母的入役,极大缩小了中国海军同美国海军的差距,这进一步巩固了解放军的地区优势。 ”他分析认为,中国三航母的成型意味着解放军力量已开始向第二岛链甚至整个印度洋和太平洋延伸,这极大压缩了美国的优势,更关键的是,美国事实上已无法轻易干涉台湾地区可能出现的冲突。

福建舰作为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的航母,其技术成熟度甚至超越了美国最先进的“福特号”。 美国“战区”网站等专业媒体指出,中国的电磁弹射系统稳定可靠,已成功进行歼-35隐形战机、空警-600预警机等多种舰载机的起降测试。

相比之下,“福特号”的电磁弹射系统却故障频发,至今无法稳定弹射F-35C战机。福建舰采用先进的中压直流供电加超级电容储能,能量转换效率超高,一次弹射能量巨大,足以支持歼-35等重型战机满负荷起飞。

而美国的“福特号”电磁弹射问题不断,实际表现远未达标。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称,中国又打破了一个此前属于美国的技术壁垒,并更进一步,成为第一个使用电磁弹射系统从航母上发射隐形战斗机的国家。

尽管美国海军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但为保持长期持续作战能力,往往有6-7艘需要在军港维护。 平时在海外部署的航母仅为6艘,且分散在全球各地执行任务。 其中欧洲常备1艘,中东常备1艘,美洲常备1艘,也就是说,美国在印太地区最多集中的航母,也只有3-4艘。

随着福建舰的服役,中国已形成3航母编队格局,这在西太平洋与美军部署形成均势。 如果再算上战略空军和火箭军实力,亚太地区的竞争局势已然发生转变。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布莱恩·哈特分析道:“与前两艘相比,福建舰的服役标志着中国航母在作战能力方面实现了巨大飞跃。 它能够搭载舰载侦察机,这意味着在脱离岸基支援范围时,它无需在‘盲区’执行任务。 ”

面对水面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开始将目光投向深海。福克斯新闻报道宣称,随着中国导弹对美国水面舰艇形成有效威慑,潜艇已成为美军“最佳生存手段”,试图将潜艇领域打造成针对中国的“下个战场”。

美军目前拥有约50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弗吉尼亚级潜艇主打隐身侦察与巡航导弹打击,新型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潜艇更将承担核威慑任务至本世纪中叶。 但光鲜的数据背后,是严重的产能危机,美军每年只能建造1-2艘弗吉尼亚级潜艇,远低于3-4艘的目标,优势窗口期正不断缩小。

相较于中国开始成熟使用电磁弹射技术,美国最新一级的福特号航母尚未完全发挥电弹能力。 同级的第二艘“肯尼迪号”航母,则更是会延迟到2027年甚至更晚下水。

再加上服役50年之久的“尼米兹”号航母,即将在2026年退役,新舰技术和服役时间的延迟,老舰的提前退役,将进一步减小美国航母编队的规模。

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的报告,“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和拦阻系统都存在可靠性不足,维护成本高昂,导致其出海部署一再推迟。 即使在2023年开始真正部署后,实际使用效果仍不理想。 最突出的例子是:至今没有任何公开画面显示“福特”号完成过F-35C的弹射起飞。

为了扭转被动,美国开始拉帮结派。 通过整合日本的海底监视系统、澳大利亚的巡逻力量,再加上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计划向澳大利亚交付核潜艇,美军试图打造“盟友水下包围圈”。

然而,美国媒体《星条旗报》却罕见发文为“中国威胁论”降调,称“中国炫目的航空母舰不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福建舰的入列,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速度。 美国炒作“潜艇战场”,则是霸权焦虑的又一次暴露。 无论是水面之上的航母对决,还是水下深海的无声较量,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和能力都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