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 “蹭饭”!1957 年毛主席与肖劲光的家宴对话,揭开人民海军建设的起点

新闻动态 2025-11-23 10:01:32 171

1957年7月12日,毛主席圆满结束了在杭州、上海等地的视察行程,随后抵达南京,并最终抵达青岛。按照原定计划,毛主席此行青岛旨在进行休养。然而,鉴于政务繁重,毛主席在青期间,除数次畅游碧波之外,始终投身于繁忙的公务之中。

青岛乃我国海军力量的重要聚集地。当得知毛主席莅临青岛的消息后,时任海军司令员肖劲光立刻从北京出发,急赴青岛,特地前来向毛主席汇报青岛基地的建设进展及海军的整体发展状况。

肖劲光抵达后,便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海军的发展状况。言毕,他郑重提议:“主席,值此建军三十周年之际,海军拟在青岛举办一场盛大的阅兵式,恳请您莅临检阅。”

毛主席微笑着,对人民海军的蓬勃发展感到由衷的欣慰,他立刻回应道:“甚好,我要亲自视察一下海军。”

肖劲光见毛主席

1957年7月17日,消息传来,青岛基地的海军领导与战士们得知伟大领袖毛主席即将莅临检阅海军,无不欢欣鼓舞。他们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期盼着向毛主席呈现海军的最精彩一面。

肖劲光对战士们及指战员的热情洋溢深感欣慰,他明确指出,各相关部门务必严把每一个环节,以全新的形象和卓越的业绩,向敬爱的领袖展现自己的风采。

为此,海军部门于7月24日及29日分别进行了两次预演。

最终,毛主席选定8月4日作为检阅海军部队的日期。

为确保万无一失,在庆祝建军三十周年之际,即1957年8月1日,肖劲光将军再度举行了庄严的阅兵仪式。

检阅仪式落幕,肖劲光踏进家门,正沉溺于对预演情形的深思熟虑之中,忽闻门外传来脚步声,有人来访。

肖劲光抬头一瞥,毛主席出乎意料地出现在院落之中,只见他边行进边大声呼喊:“肖司令,我这里要讨口饭吃呢。”

当毛主席的呼唤传入耳中,肖劲光内心涌动着澎湃的激动。他深知,自从投身革命以来,毛主席主动造访下属家中共餐的先例寥寥无几。如今,毛主席竟亲自来到他家中用餐,这无疑是对他最真挚的关爱和嘉奖。

肖劲光疾步上前,面带笑容地开着玩笑:“主席大人,上回我特意备了宴,您却未能光临,今日的菜肴虽不及上次丰盛,却也是一番心意。”

毛主席轻轻挥了挥手,面带微笑道:“不必追求奢华,只要能填饱肚子便足矣。”

毛主席为何选择在肖劲光家中设宴?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次聚餐是否圆满成功?

1949年,随着衡宝战役的硝烟渐渐散去,时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员的肖劲光,接到了中央军委的一封紧急电报。

湖南军区司令员肖劲光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往北京,就重要事宜与毛泽东进行面谈。

收到电报,肖劲光不禁感到困惑:“主席有何事需要召见我?”

此刻,我国局势显著改善,解放在望,在此背景下,还有什么难以预料的?怀揣满腹疑问,肖劲光踏上了前往北方的列车。

不日,肖劲光便抵达了北京,来到了毛主席的居所。

此刻,毛泽东正审阅着文件,忽闻门外脚步声响,便询问道:“是劲光到了吗?”

肖劲光听闻毛主席的声音,快步向前趋近:“主席您好,我已前来向您汇报。”

毛主席紧握着肖劲光的手,连声称赞道:“好啊,好啊!”他再次仔细打量着肖劲光,脸上挂着微笑:“你还是老样子,一点没变。衡宝那场战役,打得相当出色啊......”

在谈论完战事后,毛主席话头一转:“劲光同志,你可知此次紧急召你进京是为了何事?”

肖劲光、刘亚楼

肖劲光摇头:“不知。”

毛主席轻抚烟蒂,语气沉缓地开口:“虽然解放全国的重任依旧艰巨,但建设空军与海军的大计,已逐步进入实施阶段。空军的前期筹备工作已接近尾声,中央已决定任命刘亚楼同志担任司令员一职。如今,我们着手筹备海军,有意请你出任司令员,今日便是提前向你通报此事。”

听到这些话语,肖劲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深感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信任之重。然而,转瞬间,他婉言谢绝道:“主席,我犹如一介‘旱鸭子’,对海军事务一窍不通,实在不敢担当海军司令员的重任。”

毛主席轻轻摇头,微笑道:“正是看中了你的‘旱鸭子’之称。”

毛主席之所以委以肖劲光如此重任,实则是对他深信不疑,并对其能力给予了高度认可。早在“五四运动”的烽火年代,毛主席便与肖劲光相识。

张敬尧

1920年,毛主席肩负“驱逐军阀张敬尧赴京请愿代表团”团长的重任,圆满完成了使命后,从北京重返长沙。

为了“挽救国家危局”,毛主席与何叔衡等志士仁人携手创立了青年组织——“俄罗斯研究会”。

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中,毛主席已然成为三湘大地上的风云人物。彼时,长沙各高校的青年学子们听闻毛主席发起成立研究会,便踊跃报名,纷纷前来参与。

在长沙中学就读的肖劲光,心中始终怀揣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面对毕业考试的抉择,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学业,投身于“俄罗斯研究会”。

自与会以来,肖劲光先生对研究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每当毛主席授课,他总是提前到达,聚精会神地聆听。

在师生之间,毛主席逐渐将目光投向了那位身材高大的青年才俊。

不久后,研究会选派了首批六名成员赴俄罗斯进行勤工俭学,肖劲光荣幸地成为了这一行列中的一员。

依据毛主席等领导人的指示,该批人员先行撤离长沙,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旅程。抵达上海后,他们接受了为期不长的培训,随后便启程前往俄罗斯。

临行之际,研究会举办了一场温馨的送别会。在那一天,毛主席深情地紧握着肖劲光的手,向他叮嘱道:“中国即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急需广大年轻一代投身其中,奋斗不息。有志之士定能大有作为,希望你能够勤奋学习,为国家贡献力量。我在此等你凯旋归来,祖国也在期盼你的归来......”

毛主席那激励人心的言辞,为肖劲光日后投身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信念。

无疑,是毛主席的深远影响,使得肖劲光最终踏上了革命征程。

在苏联,肖劲光勤奋不懈,刻苦钻研,先后就读于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以及苏联红军学校。

直至1924年,肖劲光重返祖国,恰逢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在党组织的精心安排下,他再次投身于那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洪流之中。

遗憾的是,大革命终因蒋介石的勃勃野心而走向败局,为躲避敌人的追捕,党组织毅然决定派遣肖劲光同志前往苏联深造。

在这趟苏联之行中,肖劲光深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系统研习了军事与政治的理论知识。

“我国第一个科班出身的军事家。”此评价正因其深厚底蕴与卓越成就所致。

1930年,肖劲光踏上了归国的旅程,不久后便投身于闽西苏区的革命事业。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举办了首次全国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根据地的900余位代表,不畏路途遥远,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当时的闽粤赣军区参谋长肖劲光,正是这逾九百人行列中的一员。

在这片热土,肖劲光重逢了周恩来、王稼祥等英勇战友,也再次见到了引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导师——毛主席。

肖劲光因两次留学苏联的背景,在众人中脱颖而出,随后,中革军委赋予了他一项重要任务。

肖劲光的表现堪称完美,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倍感欣慰。

会议即将落幕,肖劲光整理好行囊,准备返回闽西。突然,毛主席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当前局势变化迅速,无论是军队还是地方,都迫切需要人才。中央已决定着手建立一所红军学校,并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你担任校长一职。对此,你可有何想法?”

肖劲光感到极度意外,此前他从未涉足此类工作。他不禁脱口问道:“我真的可以胜任吗?”

毛主席语气坚定地表示:“我坚信你能够胜任,蒋介石能够创办‘黄埔’,你同样也能创办‘红校’。务必加强教学力量,认真负责地推进工作,我们的红校必定能够超越黄埔。”

毛主席那充满信心的言辞,深深触动了肖劲光。肖劲光立刻回应道:“主席,我必将不负您的重托。”

因此,肖劲光荣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首任校长的重任。

该校后来崛起为著称遐迩的“红军大校”,孕育了彭雪枫、宋任穷、程子华等杰出人才。然而,那时肖劲光已离校。他究竟去向何方?

1931年12月,在董振堂、赵博生等将领的率领下,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余人发起了“宁都暴动”,此后便加入了我军红军的行列。

中共中央即将对该支部队进行整编,正式命名为红五军团。

红五军团成立以来,中革军委面临一难题:鉴于该军团内部人员构成复杂,派系林立,改造工作尤为艰巨。然而,改造工作势在必行,务必使红五军团战士彻底融入红军队伍,成为其中的一员。

因此,红五军团亟需一位才干出众的政委。

当时的军委领导人李富春,特地拜访了毛主席,恳请他为推荐一位合适的人选。

毛主席反复思忖,最终开口说道:“派遣肖劲光最为合适,他曾在苏联深造,拥有学位,并在北伐军中参与过改造旧军队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李富春:“然而,他刚刚踏入红校……”

毛主席轻轻捻熄了烟蒂,语气沉稳地说:“事情总有其轻重缓急之分,红校就派其他人去处理吧。”

因此,在毛主席的坚定信任支持下,中革军委再度赋予肖劲光以重任,任命他为红五军团的政治委员。

临别之际,肖劲光专程拜访毛主席,向他请教工作方法。

毛主席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将个人心得与宝贵经验悉数传授于肖劲光。肖劲光则全神贯注,将每一言每一语都铭记于心。

毛主席的一番话语,令肖劲光顿悟良多。此后,他抵达红五军团,对该部队进行了有效的整顿,圆满完成了党中央赋予他的使命。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肖劲光肩负重任,担任了八路军留守兵团的司令员一职。

在召开首次兵团干部大会之际,毛主席亲切地拍了拍肖劲光的肩膀,风趣地说:“同志们,在延安的日子里,我可是全靠这位老兄的关照呢。”

众人大笑。

接任留守兵团司令一职后,肖劲光深知责任重大,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整整八年,他虽未曾亲自率部奔赴前线与敌交战。

然而,部队在执行“保卫延安”任务时,出色地完成了既定目标。

毛主席更满意肖劲光的能力。

在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中,肖劲光同志肩负重任,于东北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他先后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东野第一兵团司令员以及四野12兵团司令员等要职,为革命的胜利贡献了卓越的力量。

他率领部队参与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

1949年,正当肖劲光将军筹划率领部队继续南征湖南之际,他突接中央军委的紧急电报。抵达北京后,毛主席亲自向他宣布,中央已作出决定,任命他为新中国首任海军司令员。

毛主席之所以敢于将如此重任交付于肖劲光,实乃基于他在革命生涯中对肖劲光的深刻了解。他坚信,肖劲光具备出色的能力,足以胜任此项重任。

肖劲光不负毛主席期望。

肖劲光与家人

新中国海军初创之际,仅凭国民党部队投诚及起义的数艘舰艇,面对当时长达一万八千余公里的海岸线与广袤海域,显然是远远不足的。

肖劲光履新之后,即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四处搜寻人才,着手建设办公楼,并积极采购所需装备。

1951年,遵照肖劲光的指导,青岛造船厂成功制造了我国首艘40吨级的巡逻艇。

继而,肖劲光敏锐地意识到,若要更有效地捍卫我国的海域主权,拥有核潜艇势在必行。当时,我国与苏联关系尚佳,肖劲光曾有意寻求苏联专家的协助。然而,随着“中苏关系恶化”,我国不得不独立开展核潜艇的研究与制造工作。

毛主席对肖劲光给予了极高的支持,他坚定地表示:“核潜艇,即便历经一万年,我们也要研制成功!”

肖劲光与粟裕

1957年,毛主席莅临青岛视察海军,肖劲光向其详细汇报了近年来我国人民海军的发展态势。毛主席听闻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并对肖劲光给予了高度赞扬。

8月1日,毛主席亲自前往肖劲光的府邸共进晚餐,对肖劲光而言,这不仅是一份深切的慰问,更是莫大的鼓舞。

在那日,毛主席的夫人亦随行,李讷亦同行其中。

李讷回忆道:“在我的记忆中,父亲鲜少踏足下属的家中共进晚餐,然而在1957年,他却例外地走进了海军肖司令的家中,与我们共享了一顿家常饭。”

毛主席莅临肖劲光府邸共进晚餐,因事先未作精心安排,席间仅摆设了六款佳肴:一条鲜鱼、海参、红烧肉,外加三碟时令蔬菜,以及几款精致的小菜和辣椒点缀。

在特殊时期,毛主席坚定地保下了肖劲光,他曾言:“只要肖劲光在位,海军司令一职便不宜易人。”

自1950年起,直至1980年卸职,肖劲光同志担任海军司令员一职,累计历时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