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停服药物迷信保健品市监局重拳出击查处门店
72岁的龙大妈,半年前还过着退休教师那种平淡而踏实的日子。
现在呢?
客厅里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生命能量液”、“灵丹妙药”什么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更令人心疼的是,她把医生开的高血压、糖尿病药统统扔一边,只靠这些“神奇配方”自救——这剧情,比电视剧里的反转还刺激。
说起这事儿,还真得感谢花垣县市场监管局的一次突袭暗访。
他们盯上了三家专门忽悠老年人的保健品店,一查才发现套路比我想象中深多了。
不少店铺吓到赶紧关门,有的改行卖普通商品,还有些加装监控,生怕再被抓个现行。
但数字背后藏着多少像龙大妈这样的老人,被甜言蜜语哄骗进坑,再也爬不出来。
别以为这就是买卖那么简单。
商家的招数,说白了,是成年人世界版“没有圣诞老人”,逼着每个人自己拼凑真相。
而老年朋友们往往卡在理智和情感之间,摇摆不定。
先说亲情牌,那招毒辣啊!
你听听,“干妈”“闺女”的称呼天天挂嘴边,就跟隔壁小区那个爱唠叨的大婶似的,但讲的是甜腻的话,让孤独的大妈大爷误以为找到了精神寄托。
这种伪亲情,比真正家庭矛盾都难解开,因为它混淆信任与利益界限,把理性当成奢侈品。
一旦陷进去,你就像中了套牢圈子,挣扎都累死。
接下来是恐吓营销,这玩意儿简直变态。
拿免费体检做幌子,把小毛病吹成健康炸弹,弄得普通阿姨叔叔仿佛随时要挂号去见阎王:“癌症快来了,高血压飙升,你还能撑多久?”
这种心理战术比催债公司狠多了,把焦虑变成钱包自动打开密码。
我有时候怀疑,他们是不是偷偷研究过心理学课本,每招精准命中软肋,不留活口!
最绝的是包装功夫,不惜成本吹嘘纳米技术啦、基因工程啦、航天科技啦……几十块钱买来的货色,被描绘成万能仙丹,“包治百病”,听起来就跟童话故事一样美好。
然而现实惨烈:九成都没正规批准文号,就是普通食品甚至掺水冒充良药。
最后,大妈大爷掏光积蓄换来疾病恶化,这场交易活脱脱现代版的人性悲剧。
想到龙大妈,我又佩服她对生活美好的渴望,也替她捏把汗。
在那些装修温馨、“专家”激情澎湃的视频里,她仿佛看见青春重回,全盘相信新奇液体,以至于舍弃真实医疗方案。
我总觉得一句话特别贴切: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只能靠自己拼。
但是对于信息闭塞又急需安全感的一代老者来说,他们根本没法拼对正确那块砖,只能一步步掉进骗局池塘游泳。
从社会角度看,这不能只怪几家黑心商铺,更像是一面照妖镜映射监管漏洞和文化缺失。
从执法部门临时突击,到社区偶尔科普,都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解决,需要媒体持续揭露乱象,为公众撑起辨假放大镜;法律也该加码惩罚力度,否则歪风邪气越刮越猛。
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父母辈更多陪伴,多点耐心沟通,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而不是甩手喊“这是自由选择”。
毕竟,当决策建立在谎言之上,自由不过空谈游戏罢了。
有人跳出来说,这东西合法销售,好多人愿意买,这是市场经济表现。
但问题就在这里:如果基础是真假混杂的信息迷雾,那么所谓自由选择其实是被操纵后的认输,是明知故犯下愚蠢赌注。
而且舆论环境经常翻脸无常,比如某明星推荐类似产品遭骂声一片,可隔壁邻居天天给爸妈推销同款没人管,就像网友总喜欢用放大镜盯别人芝麻,却忘记自家西瓜烂透了一样荒唐可笑。
调查现场那些“小课堂”和守卫设岗搞得跟秘密社团似的,“非会员禁止入内”,“严禁透露内容”,倒不像养生课程,更像地下党活动。
这不仅阻碍执法取证,还暴露整个黑产链条异常复杂隐秘。
如果让我猜,未来几年类似事件不会消停,但只要监管铁拳不断落地,加上下游协作,总有一天阳光会穿破云层,把骗局撕开一道口子亮堂出来。
脑海突然蹦出一个画面:龙大妈抱着那瓶“生命能量液”哭喊“不准收走我的宝贝!”
我懂她的不舍——谁不想抓住点希望?
但如果希望建在沙滩上,经不起浪打潮涌。
这个时代需要硬核靠谱防护网,在制度完善、文化建设以及舆论监督间织密关怀,让长辈底气十足面对未知,而不是成为利益旋涡牺牲品。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父母祖辈,请别轻易放弃沟通,多用事实、多点耐心,因为哪怕抵挡不了所有风暴,也至少帮他们筑道坚固港湾免遭巨浪拍打。
当下这波保健品狂潮,看似热闹,其实正悄悄蚕食千千万万个宁静晚年的幸福岛屿——到底怎么让善意赢过欺诈,人性暖化冷酷,还得大家琢磨琢磨,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