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又较劲:特朗普使狠招
“一觉醒来,美股像被谁踹了一脚,纳指直接摔4%,原油砸5%,连比特币都跳崖10%,谁干的?”答案就在手机里,特朗普连发三条咆哮:中国船被加钱,高通被查,稀土出口要批条子,他怒到把11月峰会直接撕票,市场当场吓崩。
先把时间线捋清楚。10月3号,美国海关突然给所有中国造的船贴价签:只要靠港,先交一笔高昂“港口费”,换算下来等于再收5%关税。四天后的10月7号,众议院那个“中美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悄悄起草新条款,准备把光刻机出口再收紧一圈,阿斯麦的文件估计又得改。紧跟着,10月8号,参议院直接下狠手:联邦资金一分不给中国生物医药公司,连投资中国科技行业也被喊停。到了10月10号,特朗普干脆把大招亮在社媒:11月1日起,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再叠100%关税,等于价格直接翻倍。同一天,中国动作同步上线:交通部给美国船同样待遇,市监总局把高通请去喝茶,商务部和海关联手发函——只要含0.1%中国稀土的制品,想出境先拿许可证,而且一单一审。
市场最怕的不是加税,而是不知道底线在哪。特朗普吼完,全球屏幕一片绿,标普、纳指、A50、中概股、日股、原油、加密货币,全都排队跳水。投资者最怕的不是跌,而是跌得没商量,于是恐慌被放大成海啸。
稀土这张牌为什么突然打出来?港媒《亚洲时报》扒到一条暗线:巴基斯坦边境工程组织和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签了5亿美元大单,锑、铜、稀土统统往美国搬。9月底,首批2吨矿石已经从巴基斯坦矿区运出,10月初躺进美国东岸仓库。中国一看,原料通道要被抄后路,干脆把出口阀门拧死:许可证制度上线,想绕道?门儿都没有。
另一边,《华尔街日报》放风,中国开出的谈判清单其实就一句——美国得在台海问题上做重大让步,反对“台独”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荷兰那边也凑热闹:9月30号,荷兰经济部给安世半导体发部长令,全球30个关联实体一年内不准动资产、不准动人员、不准动知识产权。阿姆斯特丹法院再补一刀,把中方CEO张学政停职,把99%股权塞进第三方托管箱。芯片、稀土、港口费,三条战线同时冒烟。
普通人最关心的是钱包。美股跌4%,听起来像新闻里的数字,换算到自己买的基金,一天就掉了一个月的工资。中概股跌5%,很多人昨晚还在看理想、小鹏的K线,早上醒来发现账户又少了一格血。油价跌5%,开车族刚想鼓掌,转头发现油桶还没降价,股票里的石油基金已经先砍半。比特币跌10%,炒币群安静得像半夜的坟场,谁也不敢先说话。
再往下想一层,高通被查,手机芯片会不会涨价?稀土被卡,电动车电机、手机震动马达、耳机磁铁会不会跟着涨?港口费一来一回,集装箱船东把成本摊进运费,超市里的日用品是不是又得贵两块?连锁反应像多米诺骨牌,没人知道最后一块砸在哪。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连发三条,情绪值拉满:“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太无赖了”“我要反击,11月起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我生气了,10月底的峰会就没必要见了”。字越少,事越大。峰会黄了,意味着双方连坐下来吵架的机会都没了,市场最怕的就是这种“不谈了”。
有人把这次对抗比作掰手腕,其实更像拔河,绳子中间拴着全球供应链。美国拉一头,中国拽另一头,两边一较劲,中间的企业先被勒出血痕。苹果担心iPhone出货,特斯拉担心上海工厂原料,耐克担心越南代工的鞋底用不上稀土磁扣。华尔街的交易员盯着屏幕骂脏话,东京的投资人连夜挂单止损,上海的基金经理把重仓股又砍了两成。
回头看看,2018年贸易战开打到今天,套路越来越直白:美国先出关税,中国跟港口费;美国锁芯片,中国卡稀土;美国掐生物医药,中国查高通。你来我往,拳拳到肉,不再绕弯子。区别是,现在的牌更贴近普通人生活,芯片停产你最多换手机迟疑,稀土断供直接让电动车涨价,港口费一加,超市货架就得跟着抖。
有人猜下一步会不会轮到医药原料,毕竟美国很多抗生素的前体在中国;也有人猜中国会不会再砍稀有气体,毕竟光刻机离了氖气也转不动。猜归猜,市场已经用真金白银投票:避险资产疯涨,日元、黄金、国债被疯抢,风险资产被一键清仓。朋友圈里晒收益的少了,晒绿盘的多了,连段子手都写不动“抄底”梗。
特朗普说11月1日再加100%关税,听起来像最后通牒,更像给自己留的台阶:真到那天,也许只是部分商品象征性加税,也许干脆再推迟。但市场已经不信口头安抚,只认落地文件。中国这边把稀土阀门拧死后,下一步会不会把镓、锗一起锁?没人知道,也没人敢赌。
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突袭,让欧洲资本也心里打鼓:今天能托管安世,明天会不会轮到恩智浦、英飞凌?消息一出,欧洲芯片股集体哆嗦。资本最怕不确定性,一个部长令就能让百亿市值蒸发,这种惊弓之鸟的情绪,比任何分析报告都管用。
再往下推演,11月APEC、G20峰会如果都冷场,全球贸易的冬天就提前来了。海运公司已经开始调减航班,空运价格悄悄抬头,连跨境电商的仓库都开始限制备货。普通人感觉不到冷风,但外贸群里已经在传“有单不敢接,怕货到港被扣钱”。
有人把这一切归咎于谁开的第一枪,其实谁先动手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子弹已经飞进每个人的账户。涨价的、跌价的、失业的、加班的,全被卷进同一场漩涡。特朗普的愤怒推文、中国一纸公告、荷兰法院的一纸令,落在不同人头上就是不同的重量。屏幕那端的K线,是无数人饭碗的晴雨表。
可能唯一的共识是:没有谁能全身而退。你以为不买中概股就安全,结果油价一跌,美股能源板块照样拖你下水;你以为不碰稀土就没事,结果手机里的小马达涨价,还是间接买单。这场拔河没有观众席,每个人都被绑在绳子上。
特朗普说“太无赖了”,中国网友回“彼此彼此”,荷兰法院没说话,但资本已经替它表态。大戏还在演,下一集是11月1日关税落地,还是稀土许可证第一张拒签?没人知道。唯一确定的是,钱包比新闻先知道答案。
你觉得下一步谁先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