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哈马斯与以色列冲突,法塔赫为何未出手相助?阿拉法特若能见必会愤怒
哈马斯和以色列最近又打得不可开交,新闻里天天都在滚动直播,但奇怪的是,作为巴勒斯坦另一个大头的法塔赫,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甚至有人说他们还在帮以色列抓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明明哈马斯和法塔赫都打着巴勒斯坦旗号,为什么同仇敌忾的时候法塔赫就突然消失了?要说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巴勒斯坦内部不就应该是一条心吗?可现实往往比电视剧还狗血。
其实哈马斯和法塔赫这两家看似都是巴勒斯坦的“主心骨”,但他们的恩怨和分歧可是说起来没完没了。最明显的一次矛盾爆发,是2007年加沙地带的冲突。当年哈马斯赢了巴勒斯坦议会选举,结果法塔赫那边死活不认账,最后双方在加沙街头真刀真枪干了起来,打得天昏地暗。结果就是哈马斯控制了加沙,法塔赫守着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直接一分为二。从此之后,哈马斯和法塔赫别说合作了,见面都恨不得掐死对方。你以为他们会联手抗以?其实他们内部斗争,远比对以色列的仇恨还大。这种兄弟阋墙的局面,让原本可以同仇敌忾的巴勒斯坦,硬生生成了“两张皮”。
回头看法塔赫,其实他们的转变一点都不突然,而是被现实逼的。最早法塔赫也是打游击、搞武装、和以色列死磕到底的主力。而且法塔赫的传奇人物阿拉法特,年轻时也一腔热血,主张用枪杆子换未来,那股劲头和现在的哈马斯也没啥区别。可是,时代变了。一次又一次的中东战争下来,阿拉伯世界被打得没脾气,法塔赫这边的理想主义也逐渐被现实打碎。据联合国和国外媒体统计,光是巴以冲突几十年来,巴勒斯坦平民死伤无数,经济也残破不堪。每年国际社会援助资金虽然不少,可光靠打仗,换来的只有废墟和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1993年法塔赫下定决心和以色列签了奥斯陆协议。当初这份协议一出,阿拉法特亲自和以色列总理拉宾握手,照片还冲上了全球各大报纸头版。可以说,这个场景很多人记到现在。
奥斯陆协议的核心,其实就是法塔赫代表的巴解组织正式承认了以色列的存在权利,并且愿意通过谈判实现和平。而作为交换,法塔赫获得了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部分自治权。这件事表面上看挺风光,实际上却把法塔赫推上了风口浪尖。哈马斯直接就开骂,说这是“卖国投降”,在老百姓里也掀起了很大的争议。根据Pew Research Center等国际调研机构的资料,2000年以后,约有一半巴勒斯坦人对奥斯陆协议并不认可,甚至对法塔赫的和平路线持怀疑态度。
可话说回来,现实里不妥协又能咋样?美国和欧盟的钱是有条件的,都是“有保底,但有前提”。根据国际危机组织的公开报告,法塔赫控制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每年都能从美国、欧盟拿到大笔资金,这些钱用来发工资、搞基础建设、维持治安。可条件就是,不能支持恐怖活动,尤其不能变相支持哈马斯这些强硬派。再加上,以色列那边对西岸天天高压,法塔赫想要保住这点地盘,只能跟以色列安保部门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比如以色列广播公司和路透社都有报道过,巴勒斯坦安全部队和以色列有信息共享,甚至一起行动打击哈马斯。这种合作在巴勒斯坦人眼中,当然就成了“帮敌人抓自己人”的象征。难怪哈马斯老拿这点做文章,说法塔赫是“犹太人的亲戚”,在民间搞得名声越来越差。
其实你要说法塔赫是“认怂”,也不能全怪他们。放眼整个中东,阿拉伯国家一盘散沙,嘴上说支持巴勒斯坦,真打起来各有各的算盘。大家都记得1948年的阿以战争,五国联军冲进去,最后谁也没帮巴勒斯坦人真得回家,反倒是各自划地盘。后来又有不少巴勒斯坦人发现,寄希望于外援根本靠不住,“靠兄弟,不如靠自己”。法塔赫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开始搞“土地换和平”,能保一点是一点。说白了就是“别闹大,先苟住”。
但哈马斯可不是这么想的。他们1987年成立时,宗教情怀和民族主义合成一锅端,主张的就是不妥协、武装斗争到底,哪怕一点土地都不认“以色列的账”。也正是这样的血性,让很多普通巴勒斯坦人觉得哈马斯才是“硬气”的代表。2006年哈马斯还能在巴勒斯坦议会选举里赢下第一大党,这就是明证。可惜好景不长,选后法塔赫和哈马斯的冲突一发不可收拾,分治格局就此定型。
现在一到哈马斯和以色列打仗,法塔赫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数”,甚至有时候还给以色列递刀。这一点真让不少老巴勒斯坦人心寒。前两年BBC做过一项调查,显示约有六成加沙民众更支持哈马斯的强硬立场,而西岸则有一半人对法塔赫和平路线表示不满。国际社会也挺尴尬,一边要给巴勒斯坦发钱援助民生,一边又不能让这些钱流到哈马斯手里。美国和欧盟的政策就是支持法塔赫,不让哈马斯坐大,所以只要有哈马斯和以色列打起来,西岸的法塔赫都得装看不见,怕一个不小心被扣上“支持恐怖主义”的大帽子,国际援助立马断了。
其实,法塔赫的老一代,比如阿拉法特,真要是地下有知,估计得气得直翻身。毕竟他年轻那会儿,法塔赫还是民族英雄,是靠血拼一点点打出来的名头。可现实比理想骨感多了,现在的法塔赫只能在复杂的大棋局里“苟且偷生”,为了保住一点地盘、几条命,什么都得忍着。讲真,这种转变挺让人唏嘘的。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法塔赫不再出头,难道巴勒斯坦人就只能这样分裂下去?其实这正是巴勒斯坦社会目前最大的问题。一个国家,内部都搞不定,外部的敌人怎么可能被打败?早年间,法塔赫靠热血和牺牲赢得了无数民心,但现在的做法,渐渐让人看不懂也看不下去。普通人的生活始终被战争、封锁、失业和不安笼罩,国际社会的援助永远都不够,哈马斯和法塔赫的仇恨还在继续。大家都渴望和平、想要土地、想过正常日子,可谁能带来真正的希望?没人知道。
这一切究竟是历史的必然,还是现实的无奈,其实留给每个人的思考都还在继续。希望有一天,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能等来真正的安宁和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