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老人老办法”养老金咋调?这些事退休老人得懂
不少退休老人关注国发2015年2号文“老人老办法”,盼养老金随在职工资涨。“老人”指2014年9月30日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像老教师、老公务员等。
他们养老金早年按固定标准发,后来随全国或地方统一比例涨,和在职工资调整不同。老人们有现实考量,物价涨了,养老金若只按固定比例涨,购买力会降,日子紧巴。
比如有退休老教师,如今养老金4200元,比不过年轻教师6000多元的工资,心里有落差。部分“老人”工作时没交养老保险,觉得为社会干一辈子,养老金该和在职人员待遇“挂钩”。
还有退休早的“老人”,养老金基数低,每年涨的绝对值少,和在职人员差距越拉越大。
国家注意到老人需求,部分地方探索养老金和在职工资挂钩机制。有的省除统一比例上涨,还参考当地在职人员平均工资增发“同步调整金”。有的地方把“老人”工龄和在职人员工龄工资标准挂钩,工龄长额外涨得多。
但这种挂钩非全国统一政策,要看地方财政能力和具体规定。经济发达地方财政强能多补,经济一般地方可能还是统一比例调整为主。
“老人老办法”核心是保障原待遇不降低,国家也在通过上调养老金让老人待遇提高。
老人们盼挂钩,本质是希望生活质量跟上社会发展,过得体面些。不过也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不同群体公平性,政策设计需要统筹兼顾。你身边有属于“老人老办法”的退休人员吗?
他们的养老金情况如何?养老金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老人的期盼值得重视,政策也需稳步推进。关注后续动态,一起为退休老人的合理诉求和政策完善出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