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追上霹雳15吗?美军的最强空空导弹再次延迟,差距又被拉开
2025年10月,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共和党人发布的一份事实清单披露,被寄予厚望的AIM-260“联合先进战术导弹”项目已延迟至少三个月。 这款本应压制中国霹雳15空空导弹的美军最新王牌,在起步线上已经落后。
这场延迟可能使美军在空中优势的竞赛中陷入被动长达十年之久。
AIM-260项目自2017年启动以来,就承载着美军重塑空战规则的重任。这款导弹被设计为能够在F-22和F-35等隐身战斗机的内置弹舱中携带,同时实现超过200公里的射程,目标是直接对抗并压制中国的霹雳15空空导弹。
然而,根据最新披露的信息,这个原计划在2022年形成战斗力的项目,进度已远远落后于初始计划。
直到2025年5月,美军才进行了该导弹的模拟飞行测试。 这种测试将导弹前半部分装在飞机机头进行模拟飞行,距离原型弹的独立打靶测试还有相当距离。 考虑到美国政府停摆对项目进展的影响,外界普遍预测AIM-260可能到2027年仍无法完成测试。
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文件明确指出:“AIM-260对于追赶中国是必要的,因为中国在利用超远程空对空导弹打击空中重要资产的能力方面,已经显著超越美国。 ”这种坦率的承认,揭示了美军对当前空中劣势的深切担忧。
从设计角度看,AIM-260确实展现出一些创新特点。 与传统空空导弹不同,AIM-260采用了“光杆弹体”设计,仅保留尾部四片小型弹翼,去除了中部弹翼。
这种设计可降低30%以上的气动阻力,从而大幅提升射程和飞行速度。
为弥补无弹翼带来的控制能力缺失,设计团队在AIM-260的弹体中前部配备了姿态控制发动机。 这些小脉冲火箭可通过从弹体侧面提供少量反推力,实现导弹方向的快速偏转,显著提升了导弹的大迎角机动性和末段可用过载。
在制导系统方面,AIM-260选择了双波段雷达导引头,相比传统雷达导引头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电子战环境下稳定追踪目标。 双波段导引头还具备出色的多目标识别和跟踪能力,能够同时对5-8个目标进行识别,并选择最危险的目标进行跟踪。
与AIM-260相比,霹雳15采用了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能够优化能量管理,在导弹飞行末段可以二次加速,提升末段飞行能量,进而增强末段的大过载机动能力。
而AIM-260据称只是通过加长燃料药柱来增加射程,很可能仍采用传统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结构。 这意味着它在飞行末段依然和传统中距弹一样,需要依靠惯性存速飞行。
射程方面,AIM-260的目标是达到现役AIM-120D的两倍以上,即超过200公里。 而霹雳15的射程被认为可能超过300公里,甚至达到400公里。在不可逃逸区方面,AIM-260为150公里,而霹雳-15约为100公里。
现代空战早已不是单一武器平台之间的较量,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对抗。 一款导弹的性能再优越,也需要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战斗机本身雷达以及数据链等整个空战体系的支撑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中国空军的霹雳15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弹体本身,而是其与歼-20、空警-500预警机组成的完整作战体系。 在珠海航展展示中,霹雳15发射后可以通过数据链实时接收预警机更新的目标信息,甚至具备中途切换打击对象的能力。
这种“人在回路中”的作战模式,才是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关键。
相比之下,美军面临的是F-22、F-35和新型导弹的整合问题。 那架挂着AIM-260测试组件的CRJ700客机,恰恰暴露了美军作战体系中的断层。 空战博弈的本质从不是导弹与导弹的较量,而是体系与体系的碰撞。
当霹雳15已经融入中国空军的作战网络,AIM-260还在寻找融入美军体系的接口——这个时间差,可能比两百公里射程差距更值得关注。
霹雳15已于2016年服役,不仅经历了实战检验,而且在AIM-260延误的这些年里,必然进行了多次改进,性能在持续优化和提升。
这意味着当AIM-260还在试验场进行测试时,霹雳15已经在实际部署中不断迭代升级。
在AIM-260延迟之际,外界预测射程达到400公里的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据称已在解放军部队服役。 这款导弹对飞行高度15公里、飞行速度1.5马赫、最大15g机动过载的空中目标具有良好的拦截效果,意味着它可以击落数百公里外的高机动目标。
美军试图通过其他途径弥合空战能力差距,比如将标准6舰空导弹改为AIM-174B远程空空导弹,实现400公里的超远射程,以对抗霹雳17。
然而,这款导弹存在明显局限性,其尺寸过大,无法装入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内置弹舱,因此尚未被美国空军采购,且飞行灵活性不足,仅适合打击低速目标。
AIM-260的延迟已经极大地影响了美军的空战能力建设。 如果该弹仍然不能按计划服役,那么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空中力量在与中国空中力量的博弈中,都将处于明显的劣势。
美军现役的AIM-120D导弹,理论最大射程仅180公里,且末段速度和机动性明显不足,实战有效射程可能只有140至150公里,几乎只能对应霹雳-15E的保守参数。 而霹雳-15E只是中国的出口型号,自用版霹雳-15的射程被推测可达甚至超过200公里。
五角大楼的紧迫感并非空穴来风。 其内部评估认为,如果AIM-260无法按计划在2026年实现量产,美军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将在空空导弹领域与中国拉开长达十年的差距。
在2019年,美空军武器项目执行办公室主任安东尼·格纳丹波准将就曾直言不讳地表示,AIM-260的研制目的就是对抗中国研制的霹雳-15空空导弹。 近六年过去,这一目标似乎仍然遥不可及。
AIM-260项目目前的透明度极低,美国空军拒绝证实延误情况或披露具体进度,这种讳莫如深的态度,反而引发了外界对其技术成熟度的质疑。 美军在空空导弹领域的困境不仅仅是落后一代的问题,而是研发、测试、量产等各个环节均明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