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历史上兼具中西方文化的末代皇后,出身富贵,却命运多舛
1946年9月20日,末代皇后婉容去世,享年40岁。作为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后,被册封入宫时只有17岁,她出身贵族家庭,且兼具中西方文化的气质,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大美人。
然而她的后半生却命运多舛,不仅在政治上没有太大的建树,和皇帝的关系也不尽人意,最后的结局也异常凄凉。
1
婉容的全名叫郭布罗·婉容,是达斡而族,她的曾祖父郭布罗·长顺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婉容的祖父是一个带有儒雅气质的人,喜欢阅读文史类的书籍,也喜欢吟诗作赋。
父亲郭布罗·荣源是一个新派人物,母亲爱新觉罗·恒香人称四格格,可以看出婉容的家族背景是相当显赫的。婉容于1906年11月15日出生于北京地安门外帽尔胡同12号的荣府大院内,两年后母亲恒香因病辞世,父亲又续取了妻妹恒馨。
婉容的外祖父也是一个思想开放的人,他主张男女平等,而这这位继母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子,她性格开朗、处事果断,对婉容也很好,一直对她视如己出。
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第二年宣统皇帝退位、清朝灭亡,按照民国的优待条例,清室皇族仍可享受优待,但其他的王公贵族却享受不到了。
于是在1913年,荣源就带着全家搬到天津的伦敦路的一座西式小洋楼里居住,荣源原经常往返北京和天津两地做生意,但因为不精通商业之道,家族很快走了下坡路。
婉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她从小就接受过西式教育,有一个同母哥哥润离和一个异母弟弟润麒,少女时婉容就进入天津的一所美国教会读书,当时的婉容高贵优雅,也是很多贵族公子追求的对象,但在17岁那年,她的人生发生了转变。
那是1921年的春夏之交,从宫里传出为溥仪选后的消息,虽然说这时的溥仪已经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了,但这不可避免地掺杂了很多政治博弈,很多后宫的太妃、失去爵位的权贵,甚至一些军阀都会把女儿送进宫。
这个时候婉容本来不在候选名单里,但因为端康太妃的提及才进入候选名单。和婉容竞争选妃的是文绣,本来溥仪选的是她,但因为端康太妃觉得文绣家境贫寒,觉得出身高贵的婉容更合适。
因为意见不统一,所以太妃们就把两位候选人的照片摆在溥仪面前,让溥仪重新选,溥仪最后顶着各种压力,在婉容的照片下画了一个圈,所以最后圈定婉容为后,文绣为妃。
就这样,在1922年12月1日这天夜里,婉容被迎娶进了宫,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场皇帝大婚。虽然这个时候清廷已经覆灭,但是清室在这场婚礼上也仍在尽力维护尊贵和体面,大婚仪式完成后,在当天晚上,溥仪掀开盖头看了看皇后的脸,他没说什么就回自己的养心殿了。
2
当时婉容和溥仪结婚的时候还都只是半大的孩子,也是爱玩的,他们都喜欢骑自行车,溥仪就给她专门买了一辆女士的“坤车”。
除了骑车,他们还会在宫里组队打网球,他们还一起听戏,一起学戏,可以说,在婚后不久,溥仪很快被这位兼具东西方文化底蕴的娇妻给迷住了,对她有求必应。
1922年12月3日,婉容身穿旗袍第一次以皇后的身份现身非正式的外国人招待会,她的美丽容貌和高雅的仪态让外国公使、官员及侨民们发出惊叹。
在这以后,婉容又以皇后的身份跟溥仪参加了各式各林的社交场合,但是婉容对国家大事参与得不多,因为她对政治不怎么感兴趣。
虽然婉容对政治没什么兴趣,但她却热衷参与公益活动,从1923年起她就陆续参与了很多次赈灾活动。直到1931年,哪里是政治局势非常动荡的情况下,她仍然积极参与赈灾活动,借此还影响了一些富太太也参与其中,可以说,在公益这件事上,婉容就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在1923年初,为了让婉容更快地学习和进步,溥仪为她聘请了两位师傅,是美国人马修容和英格兰木,不久以后,伊莎贝尔·任萨姆也受聘入宫负责教授英文、文学、历史、艺术以及世界各地的风物知识,在后来的日子里,任萨姆教给婉容的不仅仅是知识了,她还向婉容介绍了西式的生活方式。
婉容极其聪慧,她学什么都很快,在各个学科上好像无一不通,但是她也什么都没有学精。由于宫中的生活大多数时候都是封闭且乏味的。每到晚上她都是独自一人度过,因此她认为皇帝不来自己这里,那就一定是在文绣的长春宫,这也不免让她对文绣心生嫉妒。
说起文绣,她的家庭背景没有婉容这么大,她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由于家道中落,在很小的时候她就经常帮着家里做一些手工来补贴家用。文绣既没学过英文,对西方的文化也知之甚少,但思想却一点不落后,她早早地就学会了自处,每天去各宫请安后就回到自己的寝宫里做刺绣。
深宫里的日子总是无聊的,婉容给溥仪写了很多小信,他们还各自给自己起了一个英文名,但文绣却只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爱莲。在年龄上,婉容比文绣年长;地位上婉容也比文绣略高,都说嫉妒是一把双刃剑,婉容也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植莲,从名字中也看能看出她总是存心排挤文绣。
1924年10月末,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溥仪在《修正清室优待条件》上签了字后,从此就再也没有皇帝和皇后了,接着他们便以被保护的名义幽禁在醇亲王府中。由于长期的寂寞、孤独、无性,婉容的笑容也越来越少,脾气也越来越坏,致使她得了严重的痛经。
为了缓解疼痛,婉容开始吸食鸦片,这期间溥仪想去日本留学,婉容对此没意见,而文绣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最终溥仪还是没有听进去,在同年的11月底偷偷进入了北京的日本驻华使馆。几天后婉容和文绣在收到溥仪的信后,也一起在日本公使馆与溥仪团聚。
3
在天津期间他们一起溜冰、看跑马、参加舞会。还一起乘着汽车在租界内购物、游玩,经常会有几位知心女友陪伴,虽然她这时已她已经不再是皇后,但依然受到尊重。
1929年7月,溥仪携全家从张园搬到日租界的静园,接着文绣向溥仪提出离婚。在“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先踏上了去日本的商轮,后来婉容也在川岛芳子的说服下,她几经辗转,最终在旅顺与溥仪团聚。
1932年9月,他们参加了一次伪满洲国的升旗仪式后,就正式成了日本人监视下的一对傀儡夫妻,起初他们的感情还算好,可文绣的离开让婉容渐渐受到了溥仪的冷落。
本来感情上的冷落就已经让她已经忍无可忍了,政治上的侮辱更让她备受煎熬。清醒的时候她表达出对日本人的厌恶,她想过反抗,也想过逃离,曾求助民国政府外交部的顾维均。也想借伪满洲国立法院赵欣伯妻子去日本的机会出逃,但都失败了,最后婉容彻底选择了随遇而安和听天由命。
失去自由的婉容,她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床上抽鸦片。抽鸦片也导致了她的精神焕散。由于长期疾病缠身,她找过中医,也找过西医,但都没怎么见效。1934年秋冬前后,婉容出现了妊娠反应,不久生下了一个女儿。
可是孩子却被溥仪处理掉了,这婉容彻底崩溃,接下来便被囚禁长达十年之久。1936年以后,婉容开始精神失常,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婉容被两名老妈妈和三名太监服侍,终于离开了囚禁了十四年的房间。这个时候她得到了李香琴的照顾。
之后又在1946年2月3日,通化的一次武装暴乱中,婉容的乳母身亡,后来长春被解放,李香琴和婉容等人受审,但李香琴很快被释放了。婉容却没那么幸运了,在父亲和哥哥都放弃她的情况下,李玉琴决定做她的保人,但却被父母阻止了,在1946年5月3日,婉容等十人被关押在永吉监狱里。
在没有人照顾她的情况下,每当鸦片瘾犯的时候也是她最痛苦的时候,也惹来监狱里其他犯人的咒骂,最后于1946年6月20日清晨五点,婉容去世。
婉容死后,她的尸体被几个犯人用炕席裹起来,抬到了监狱东墙外的水沟边,究竟是丢弃还是埋葬,或者尸体被埋在哪里却没有人知道了。直到2006年,她那95岁的弟弟润麒决定为姐姐建一座衣冠冢,婉容就这样在弟弟的安排下和丈夫合葬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