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确权危机:孙卫国被“划走”的祖宅能否失而复得?
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是国家赋予农民的核心财产权利,政策要求在2027年底前基本完成。这不仅决定了农民能否拿到法律效力最高的《不动产权证书》,更直接影响未来的拆迁补偿和子孙继承。然而,无数农民朋友正为此所困:他们世代居住却缺少关键“红本本”,习惯用“村里人都知道”的朴素逻辑证明权利,却在严格的法律程序面前屡屡碰壁,甚至在权属纠纷中,面临祖宅被合法“划走”的锥心之痛。当“老经验”失灵,那些被视作“废纸”的历史旧证,如何才能变成守护家产的“铁证”?
河北保定的孙卫国今年62岁了。
脾气跟村口那棵老槐树一样,又硬又直。
他这辈子最得意的有两件事。
一是当过十年村小组长,谁家有事都得尊称一声“孙叔”。
二就是脚下这座青砖大瓦房,从他爷爷那辈传下来,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扎了快六十年的根。
每天清晨,孙卫国都要提着水壶,给他亲手种在院子西南角的那棵香椿树浇水。
这棵树是他儿子出生那年栽下的,如今比房檐还高。
对他来说,这院子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刻着孙家的记忆。
因此,当在县城工作的儿子打电话来,火急火燎地催他去办房地一体确权时,他心里是有点不屑的。
“爸,镇上公众号发了头条,2027年底前必须完成确权!”
“咱家那老宅子证件不全,我听说二叔家的孙强(孙卫国侄子)也想对咱家院子动心思,这事儿不能再拖了!”
“急什么!”
孙卫国把手机从耳边拿开,对着电话那头喊。
“你老子我当了十年村干部,这点门道会比你懂?放心,包在我身上!”
挂掉电话,他吐出一口烟圈,脸上满是“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
在他看来,确权这事,无非就是跑跑腿、盖盖章,靠的是他几十年积攒下来的人情和面子。
孙卫国的自信,源于他对自己“土办法”的绝对信任。
说干就干,他凭借“老经验”,开始了他自认为“专业”的确权之路。
他先是揣着两包好烟,走进了村委会。
他没填任何申请表,而是直接找到村支书,一番寒暄后,让对方在一张信纸上大笔一挥,写了个“兹证明孙卫国在此居住多年,情况属实”,并盖上了村委会的公章。
接着,他又发动人情,请了七八个老邻居,在一张大白纸上联名签字,证明院子连同那棵香椿树都是他家的。
最后,他从箱底翻出一张八十年代的电费单,小心翼翼地抚平褶皱。
村长证明、邻居联名、历史物证,在他看来,这“证据”已经“铁”得不能再“铁”了。
满怀信心的孙卫国,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碰壁之旅。
第一次,他把这三样“铁证”揣进怀里,去了镇国土所。
年轻的工作人员小李接待了他,看了一眼便客气地把材料推了回来:
“孙大爷,您这个不行。村委会证明得用标准格式,邻居证明要每个人按手印附身份证复印件,还得指认四至界限。电费单只能证明您用电,不能证明地是您的。”
孙卫国一下就火了,觉得是小李故意刁难他这个“老干部”。
第二次,他碰了一鼻子灰,心里很不服气。
回家后,他凭着自己的理解,手写了一份他认为“很正式”的申请,甚至让邻居们都补按了红手印,再次交了上去。
这次,材料被收下了。
他得意地给儿子打电话:“看到了吧?事情就得人去‘办’!搞定了!”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为了补充各种“证明”,前前后后跑了不下七趟镇里。
每次都以为“这次总行了”,但每次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不规范”被打回来。
他心里的火气,渐渐被一种无力感所取代。
一个月后,孙卫国没有等来测绘队,却等来了一纸冰冷的《不予受理通知书》。
通知书上清晰地列出理由: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符合《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要求,缺少关键的身份认证和规范的权属来源材料,故不予受理。
正当孙卫国对着那张通知书发懵的时候,一个更沉重的打击来了。
他那位一直不声不响的侄子孙强,竟然带着两个穿制服的人,拿着专业的仪器,直接站到了他家的院子里!
“大伯,”孙强皮笑肉不-笑地指着那棵香椿树说,“我请国土所的人来做个‘指界’。这院子西南角,是我爸当年分家时留下的,现在我要申请确权,得把边界定清楚。”
孙卫国浑身的血一下就冲到了头顶,可对方直接亮出了一份材料齐全、已经通过了乡镇初审的申请受理回执!
村委会的公告栏上,也贴出了白纸黑字的“权属公示”,孙强主张的那部分争议院落,即将被划归到他的名下!
孙卫国所有的“无效努力”,在侄子专业的、完全符合程序的申请面前,不堪一击。
这张“公示”,成了压垮孙卫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这个当了一辈子“能人”的,如今却成了全村的笑话。
晚上,老伴儿一边抹眼泪一边捶着他的后背,声音都嘶哑了:
“孙卫国!你那老干部的面子呢?现在人家都欺负到家门口了!”
“那棵香椿树,是咱儿子出生时你亲手种的啊!”
“现在倒好,要连树带地被人划走了!”
“你手里那堆盖了章的纸,顶个什么用?”
“你让我以后怎么跟儿子说?说他爸没用,守不住祖宗留下的院子!”
妻子的哭诉像一把把刀子,扎在孙卫国心上。
他看着自己跑了半年、被退回来的那沓已经磨了边的“证明”,第一次感到了彻骨的绝望。
他陷入了“没有有效证据就无法提异议,提不了异议就只能看着土地被划走”的死循环。
就在孙卫国一夜白头的当口,他儿子连夜从县城赶了回来。
看着失魂落魄的父亲,他直接拨通了自己的律师朋友电话。
电话那头,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听完了他颠三倒四、充满怨气的陈述,沉默了许久,突然开口了。
他的声音不带情绪,却异常清晰、冷静。
他没有直接回答怎么办,反而问了一句让孙卫国匪夷所思的话:
“孙师傅,谁跟您说,您手里这些是‘废纸’的?”
“您侄子之所以能‘抢跑’成功,不是因为他有理,而是因为绝大多数农民都和你一样,完全搞错了宅基地确权中,证明你权利的三大核心‘铁证’到底是什么!”
“还不是‘废纸’?”
孙卫国激动地反驳,“都被国土所退回来了,白纸黑字写着‘不予受理’!”
“那是作为‘最终证据’,它们的格式是废纸。”“但作为‘原材料’,它们比金子还珍贵。”
律师的声音透出一种成竹在胸的自信。
“您的问题,不是没有证据,而是您把一堆上好的食材,用最外行的方法,做成了一盘谁也咽不下去的菜。”
“国土所拒绝的是您这盘‘菜’,不是您的‘食材’。”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把它们回炉重造,做成一道让审批人员无法拒绝的‘法律大餐’!”
律师接着说:“孙师傅,请您记住,在新时代的法律规则下,宅基地确权的三大铁证,恰恰就藏在您那些‘废纸’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翻译’成法律认可的语言。”
✅ 第一类铁证:身份资格证明👉 核心观点:这是确权的第一道门槛。你必须首先证明自己是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成员,否则后面一切都免谈。👉 法规原文:《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本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取得宅基地……”👉 专家解读:很多人以为户口在本村就行了,这是最大的误区!完整的身份证明,需要村委会出具一份标准格式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证明》。这份证明,是对你户籍、长期居住事实、是否享受集体分红等多方面情况的综合确认。孙卫国那种简单的“居住证明”条子,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专业支持渠道】:如果村委会不配合出具,可以向乡镇农业农村部门(原经管站)反映,申请核实并督促办理。
✅ 第二类铁证:权属来源证明👉 核心观点:你必须清晰地说明,你脚下这块地最初是通过何种合法途径获得的。👉 法规原文:《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则》第十一条规定,申请不动产首次登记的,应当提交土地、海域等不动产的来源证明。👉 专家解读:这就是孙卫国失败的核心!他那张80年代的电费单,只能证明他用过电,根本无法证明地的来源。合法的来源证明包括:• 建房时的《宅基地批准书》•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土改时颁发的老土地证或分家析产协议(需村委盖章)• 因继承房屋而获得使用权的相关证明(如继承公证书)• (若全无以上)由村委会核实后出具的《宅基地历史沿革与权属状况说明》
✅ 第三类铁证:四至界限证明👉 核心观点:这是避免纠纷、确保登记面积准确无误的关键。👉 法规原文:自然资源部《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问答》明确要求,必须“经本宗地和相邻宗地的权利人共同指界、签字确认”。👉 专家解读:孙卫国那种让邻居在一张白纸上签字的做法,是完全无效的!法律要求的,是一份带有界址点草图的、标准格式的**《邻里指界确认书》。每一位相邻的邻居,都需要在这份文件上,对自己与你家土地的共用边界进行确认,并签字、按手印,附上身份证复印件。这份文件,是未来对抗邻里侵占、反驳孙强这种“抢地”行为的最有力武器!
【穿插同类案例】
隔壁县的老张,就是因为在确权时,图省事没和邻居签这份《邻里指界确认书》,结果邻居后来翻盖房子,直接占了他家后院三尺宽的地方。
老张拿着新办的不动产权证去告,但因为缺少这份最原始的边界确认证据,官司打得异常艰难,至今仍在扯皮。
一份规范的文书,有时胜过万语千言。
衍生问题,速问速答(Q&A)⑴ 问:我家情况特殊,属于“一户多宅”,能确权吗?答: 分情况处理。如果是因合法继承、符合分户条件未分户等历史原因形成的,可以确权,但会在证书附记栏注明情况,未来转让时可能会受限。但如果是2014年后通过违法占地、买卖等方式取得的,坚决不予确权。
⑵ 问:我儿子户口迁到城里了,老家的宅基地还能确权到他名下吗?答:不能直接确权到他名下,因为他已不是本村集体成员。但你可以确权到自己名下。未来他可以合法继承地上的房屋,从而获得宅基地的继续使用权。证书会注明“非本集体成员”,他可以居住、维修,但不能翻建、扩建,待房屋自然消亡后,宅基地由村集体收回。
⑶ 问:我家老房子什么证件都没有,就是祖辈传下来的,这该怎么办?答:能确权。这是典型的历史遗留问题。你需要向村委会申请,由村委会对你家宅地的历史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然后在村里公示至少1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村委会为你出具一份《权属确认证明》,你就可以凭这份证明,和乡镇政府的审核意见,去申请确权登记。
完整流程,步骤拆解:
⑴ 【附:宅基地权属争议四步解决法(孙卫国亲测有效)】如果像孙卫国一样,在确权过程中遇到类似孙强这样的权属争议,不要慌,按这四步走:
第1步:中止程序,提交异议。在公示期内,立刻向负责公示的乡镇政府或国土所提交一份书面的《异议申请书》,并附上你初步整理的三类“铁证”的复印件。这会立刻“冻结”对方的确权流程。
第2步:官方调解,摆证据说话。乡镇政府或村委会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这时候,把你按照律师指导“重造”过的、格式规范的**《邻里指界确认书》、《历史沿革说明》等核心证据拿出来。证据链越完整,你的话语权就越重。
第3步:申请行政裁决。如果调解失败,对方依旧无理取闹,不要恋战。立刻向县级自然资源局书面申请,要求对宅基地权属争议进行行政裁决。
第4步: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对县局的裁决结果不服,你还有最后的救济途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让法官来做最终判决。
👉 【关键提醒】:全程保留好所有提交的材料复印件、聊天记录、调解笔录等,避免“口说无凭”。
工具赠送,保姆服务
⑴ 【额外福利】:《农村宅基地确权申请核心材料自查清单》(办事前打印出来,逐项核对,保证万无一失!)
A. 身份资格类☐ 申请人及家庭成员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复印件3份)☐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证明》(由村委会出具)👉 【获取贴士】:携带户口本、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原件,向村委会提交书面申请;若被拒绝,可联系乡镇农业农村部门。
B. 权属来源类(根据自家情况选择)☐ (首选)原始的《宅基地批准书》或《建设用地许可证》☐ (次选)土改时期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 (再次)合法的分家协议、继承公证书等☐ (全无以上材料时)由村委会出具的《宅基地历史沿革说明》
C. 四至界限类☐ 《邻里指界确认书》(需所有相邻权利人签字、按手印、附身份证复印件)👉 【专业支持渠道】:这份文件的规范模板,可以向乡镇自然资源所的“政策明白人”、村法律顾问索要,或通过12348热线获取免费电子版,无需花钱找代办公司。
D. 房屋情况类☐ 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如需要)☐ 房屋照片(不同角度)
孙卫国按照律师的电话指导,连夜将那些“废纸”整理成了三份沉甸甸的法律证据。
第二天,他腰杆挺直地将一份《异议申请书》拍在了镇国土所的桌上。
在随后由镇里组织的调解会上,当孙卫国拿出那份由七位老邻居共同签字画押、并附有清晰界址草图的《邻里指界确认书》时,侄子孙强的脸瞬间就白了。
面对这无懈可击的证据链,他最终主动撤回了申请。
两个月后,一本崭新的、印着国徽的红色《不动产权证书》,被郑重地交到了孙卫国的手上。
他戴上老花镜,抚摸着证书上自己的名字,和那清晰的四至界限,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终于明白,新时代的规则,不是不讲人情和事实,而是要求你必须用它规定的“语言”,去讲述人情和事实。
【本文核心法律依据/政策参考】
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⑵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⑶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⑷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则》⑸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⑹ 自然资源部《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问答》
(注:本文旨在进行法律政策知识的科普,故事人物与情节均为根据现实素材进行的文学创作,不构成任何法律建议。各地具体政策细节可能存在差异,办理相关事宜前请务必咨询当地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和咨询本文专业律师:晨曦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