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买加因飓风返贫,扯出英国旧账:一笔给奴隶主的债还到2015

意昂体育介绍 2025-11-23 13:25:03 161

你敢信吗?直到2015年,一部分生活在英国的牙买加后裔,他们交的税里,居然有一笔钱,是用来偿还两百年前英国政府欠下的奴隶主补偿款。

是的,你没看错。不是赔给被奴役的祖先,是赔给当年那些奴隶主。

这场横扫牙买加的飓风梅丽莎,把一切都掀了个底朝天。圣公会那座建于18世纪的教堂,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钟楼,戳在褐色的洪水里,像个沉默的问号。百分之九十的房子没了屋顶,铁皮在狂风里卷成了废铁。被称为国家粮仓的圣伊丽莎白教区,庄稼被连根拔起,什么都没剩下。牙买加总理面对镜头,只说了一句这里是灾区,话语背后,是这个国家早已被掏空的现实。

很多人指责牙买加的基础设施不堪一击,可这笔账,得从哪儿算起?

故事得回到1833年。那一年,大英帝国终于废除了奴隶制,听起来是件好事。可接下来的操作就有点魔幻了。英国政府没有给那些被奴役了几个世纪的人一分钱补偿,反而掏出了两千万英镑,相当于今天的170亿甚至300亿英镑,用来补偿那4.6万名奴隶主失去财产的损失。当时一位英国前首相的父亲,光靠名下的两千五百名奴隶,就拿到了一笔折合现在八千万英镑的巨款。

而那些真正的受害者,一分没见着。

更讽刺的是,这两千万英镑是英国政府借来的国债。这笔钱,英国人民一直还到了2015年。这意味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批满怀希望移民英国的疾风世代牙买加人,用他们一生的辛劳和税收,帮着英国政府还清了这笔补偿给奴隶主的荒唐欠款。他们成了为祖先的枷锁买单的人。

所以,当飓风来临时,牙买加为什么连抗灾的钱都捉襟见肘?根源就埋在这段历史里。如果当初那笔巨额财富,哪怕只是一小部分,用在了这片土地上,用在了那些获得自由的人身上,今天的牙买加,何至于连像样的抗灾建材都研发不起?

牙买加的经济底子早就被折腾得差不多了。二战时,他们勒紧裤腰带,捐钱帮宗主国英国造战斗机。战后,英国却用劳工限制把他们挡在门外,国内失业率飙升。想搞点农业自救,靠着国宝蓝山咖啡,结果又因为品控问题丢了订单,最后还是靠着日本资本注入才缓过一口气,直到现在,九成的蓝山咖啡还得卖给日本。

旅游业带来的那点收入,刚好够填补日常的巨大开支。这个国家看似拥有丰富的铝土矿,工业化开采却晚了几十年,早就错过了黄金时期。没有资本储备,再强的民族韧性,也顶不住天灾一遍遍地洗礼。

更别提气候变化这笔账了。有人说天灾面前人人平等,这话放在加勒比地区,简直就是个笑话。牙买加的碳排放量,连全球的百分之零点一都不到。而那些完成了工业化积累的发达国家,占据了全球碳排放的大头,超过百分之六十。结果呢?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飓风越来越强,越来越频繁,首当其冲的,就是牙买加这样的岛国。

他们没享受到工业化的红利,却要最先品尝气候恶果。就像邻国多米尼加,2017年被飓风玛利亚扫过之后,经济损失高达当年GDP的百分之二百二十四,一夜之间就被打回了贫困线。农田被毁要重建,房子塌了要重盖,可钱呢?国际社会那点捐款,连堵上灾后的窟窿都不够,更别提提前布局,建设高标准的抗灾设施了。

这个不大的岛国,从来不缺让世界侧目的力量。博尔特的闪电、鲍勃·马利的雷鬼乐、马龙·詹姆斯的小说,牙买加的文化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它的地理边界。牙买加人常说,我们小,但我们有力量,这真不是吹的。

可再强大的精神,也扛不住一次次被物理掏空。他们缺的不是韧性,他们缺的是启动资金,是本该在两百年前就属于他们的公正。他们要的从来不是施舍,而是迟到的赔偿,以及在全球气候危机面前,一份合理的责任分担。

黑河镇那座孤独的钟楼,依然立在洪水中。它见过殖民时代的商船来来往往,见过疾风世代远渡重洋的背影,如今又亲眼目睹了飓风过后的满目疮痍。牙买加的困境,从来不是小国弱不禁风几个字就能概括的,它是两百年历史不公与现代气候危机的双重叠加。

这场风暴,迟早会过去,但那笔埋在历史里的旧账,什么时候才能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