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锁死中国空军咽喉,却亲手点燃了中国预警机自主研发的烈火
讲真,有时候你最大的对手,反而是帮你最狠的那个“贵人”,只不过人家自己可能到死都想不明白。这事儿就得从咱们那三架当年被扣在以色列的飞机说起,一个本想锁死我们咽喉的局,最后却意外成了我们一飞冲天的“点火开关”,这剧情,连好莱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这事儿得倒回上世纪90年代,那会儿咱们的空军,说句实在话,就是个“近视眼”。别人的战斗机都在百公里外玩“盲狙”了,我们还停留在必须靠近了才能“瞅你咋地”的阶段。没有预警机,空战就是单向屠杀。为了不挨这个揍,我们是真心实意地想补课。当时瞅了一圈,能卖给我们顶尖货的没几个,最后跟以色列一拍即合,看上了他们的“费尔康”预警系统。这玩意儿在当时可是个稀罕货,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指标杠杠的。
合同签了,钱也付了一大笔,我们乐呵呵地从俄罗斯买来崭新的伊尔-76运输机,像送自家孩子上重点班一样,送到以色列去改装。一切看起来都挺美好,咱们的技术员还跟着学,想着既能拿到现成的装备,又能偷师学艺,简直赢麻了。
结果呢?咱们这位“班主任”背后还有个“学区霸王”——美国。山姆大叔一看,呦呵,兔子要长千里眼了?那还得了!于是直接一个电话打到以色列,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这生意不能做,否则你懂的。以色列能咋办?在中东那旮旯,离了美国的支持,第二天就得被邻居们包了饺子。所以,哪怕是几十亿美金的大单子,也只能含泪撕合同。2000年,一纸通告,合作泡汤,送到那的三架伊尔-76也被当场扣下,就地变成了人质。
那一刻的憋屈,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就好像你预付了全款订了辆顶配跑车,结果车行老板告诉你,隔壁街霸不让你开,然后把你的车钥匙掰了,还顺手把车卖给了你最讨厌的邻居——印度。没错,那三架本该属于我们的预警机,后来摇身一变,成了印度的A-50I。以色列赔了咱们3.5亿美元,听着不少,但跟我们损失的黄金发展时间和战略机遇比,那算个啥?这口气,当时是真咽不下去。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这盆冷水,把我们彻底浇醒了。买不来,求不来,唯一的路,就是自己干!“空警-2000”项目,就在这种几乎是被全世界逼到墙角的情况下,紧急上马。靠着之前在以色列那学到的点皮毛,加上我们自己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拼命,愣是在泥潭里摸爬滚打,杀出了一条血路。
很多人只看到空警-2000在2003年首飞,看到它的大圆盘子比“费尔康”还先进,探测距离470公里,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性能直接把当时的主流预警机甩开一截。但没人知道,这条路走得有多悲壮。在研制中型预警机空警-200的时候,2006年那场空难,像一把刀子,刻在了中国航空史的心脏上。飞机在测试中结冰失事,两位将军,三十多位顶尖专家,连同那架承载着无数希望的飞机,永远地留在了安徽广德的山谷里。这些人,是当时我们国家各个相关领域的顶梁柱,他们的牺牲,让我们整个军工研发出现了巨大的断层。
这声巨响,震碎了无数家庭,也震醒了所有人。血的教训,让我们意识到,尖端科研从来不是一帆风順,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这并没有吓倒我们,反而让我们更加谨慎,更加坚定。踩着先辈们的血迹,我们走得更稳了。
讽刺的是,当初美国那一通操作,本意是想把我们摁死在起跑线上,让我们在预警机领域至少延迟十年。可结果呢?它亲手关上了我们引进的大门,却意外打开了我们自主研发的泄洪闸。没有了依赖,没有了幻想,我们只能背水一战,潜力被压榨到了极致。从空警-2000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到以运-8、运-9为平台的空警-200、空警-500解决了“够不够”和“好不好”的问题,再到现在的空警-600上舰,我们不仅追了上来,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了超车。空警-500的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出来的时候,全世界都安静了。
如今,当我们自己的运-20平台也能驮起大预警雷达,再也不用看谁的脸色过日子时,回头看看当年那段往事,真是哭笑不得。美国花了28亿美元的额外军援让以色列毁约,就为了堵死我们,结果却成了我们预警机发展的“最佳催化剂”。这笔买卖,你说亏不亏?
所以说,有时候,封锁和打压,就像给弹簧施压,你压得越狠,它反弹得越高。这份“大礼”,我们收下了。当年那些憋屈,都变成了今天我们守卫长空时,雷达屏幕上闪烁的自信光点。至于当初那位自作聪明的“学区霸王”,恐怕至今还在纳闷:剧本,咋就没按我写的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