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部队修建乌鲁木齐和平渠,工程师称:没有汽车,寸步难行,王震说:没有汽车咱有“拖拉机”

意昂体育介绍 2025-10-26 06:52:15 92

1949年冬,王震将军率大军进疆驻迪化(今乌鲁木齐)。

当时的迪化城市破败,民生凋弊。乌鲁木齐河(也叫和平渠)穿城而过,冰水乱流,百姓遭殃。部队决定修和平渠。

说起“和平渠”还得从头说起。

1946年,张治中决定在迪化以北的青格达湖开办新疆军垦处农场,要用红雁池水库的水灌溉。第二年,3500多名迪化驻军与雇用的工人一起,在张治中的组织下兴修了从红雁池至青格达湖农场的水渠。军官们建议取名“张公渠”,张治中不同意,并根据当时“和平、统一”的治新纲领,把该渠命名为“和平渠”。

这条河(渠)的河(渠)水发源于天山山脉喀拉乌成山天格尔Ⅱ峰附近的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自南流向北东北,流经漫长的后峡,出山口后,至青年渠29公里退水闸,为上游,称为大西沟;从青年渠二十九公里退水闸向北经过乌拉泊,折向正北横穿乌鲁木齐市区,至米东区四十里城的44公里为中游,称和平渠;自四十里城流向西北到水源地为下游,称老龙河,最后流入准噶尔盆地南缘米东区北沙窝的东道海子。

这条母亲河的水,一直是迪化生产、生活、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乌鲁木齐曾有一道名景叫“长桥饮马”,在乌鲁木齐河岸边鳞次栉比的客栈前,过往的客商和马队在河边饮水休整,就有了这道景象。

当时解放军部队请来的工程师樊宝兰受命设计修筑方案,他绞尽脑汁计算工程,最后得出的数据令他自己大吃一惊:仅渠道两岸需片石7000立方米,1立方重1500公斤,需100辆汽车拉运一个月!他自嘲“可谓‘马歇尔计划’!”

工程计划呈送军区生产委员会,王震请樊宝兰商量。见樊宝兰面有难色,将军问有何心事。

樊宝兰直率地说:“没有汽车,寸步难行。”

将军哈哈大笑,幽默地说:“咱们没有汽车,可有的是‘拖拉机’嘛!”

樊宝兰一脸疑惑:“那有这么多拖拉机?”

将军一挥手如斧斩铁:“5天之后请你见拖拉机!”军中无戏言,这里无法演《草船借箭》。

樊宝兰心里直嘀咕。 但是,5天后的1950年2月21日,樊宝兰被“拖拉机”惊呆了: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千部爬犁,拉运片石。各族市民奔走相告:“大胡子司令拉爬犁子!”市民争相目睹,热闹如市。

将军下令“不容许任何军人站在大生产运动之外”,而且叫警卫连为他准备爬犁。

战士们急了,当时的乌鲁木齐连铁丝铁钉都难找到,况且万人赶制千张爬犁啊!

有人想起来盛世才的监狱有钢筋,战士们连忙去“抢监狱”!

杀人魔王盛世才囚禁革命志士的钢筋变成了拉运片石的爬犁。

“共产党和国民党就是大不一样啊!”一道军令,一溜爬犁,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启蒙:共产党是各族人民的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