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37岁的死神拼到犯满,才看懂火箭真正的“绝症”
终究,还是躲不过“开门黑”这三个字。
当终场哨声撕裂休斯顿丰田中心的空气,记分牌上的数字像一根针,狠狠扎在每个火箭球迷的心上。卫冕冠军雷霆带走了胜利,而留给主队的,只有一片沉寂和一个落寞的背影——那个身披火箭战袍,刚刚拼了47分钟,拿到23分9篮板,最后却因为6次犯规被罚下的37岁男人,凯文·杜兰特。
憋屈。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场球,没有比这更贴切的了。
看着37岁的杜兰特,一次次像年轻时那样,用他那依旧无解的中距离惩罚对手,一次次在球队进攻停滞时,扛着炸药包冲向禁区搏杀,你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死神从未老去,他只是换了一件球衣。可当他气喘吁吁地扶着膝盖,汗水浸透了发根,你又被瞬间拉回现实。这不再是那个身边有库里、有布克的巅峰KD了。他累了,真的累了。
六犯离场,这对于一个以进攻和投射闻名的球员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悲壮的注脚。那不是技术问题,那是态度,是他在用身体里最后一点能量,去弥补球队整体防守的裂痕。他想赢,甚至比场上任何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都想赢。可结果呢?一场冰冷的失利,和他职业生涯第五次首秀后,仅仅40%的惨淡胜率。
这简直像一个无法挣脱的魔咒。
翻开杜兰特的首秀历史,你会发现一种诡异的“模式复现”。07年在超音速,初出茅庐的他面对安东尼和艾弗森的掘金,输了;16年空降勇士,组成震惊联盟的“宇宙勇”,首秀却惨败给了马刺,成就了莱昂纳德的封神一战。现在,历史又一次重演。每一次当他来到一支新球队,试图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时,命运似乎总要先给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问题出在哪?怪杜兰特吗?
16投9中,砍下23分,全队第二高分。对于一个37岁、刚刚经历了一个休赛期、跟全新队友只磨合了几个星期的老将来说,你还能要求他做什么?像25岁那样飞天遁地,场场40+?别闹了。他的油箱里还有油,但你不能指望他一个人开着一辆法拉利的引擎,去带动一整辆需要大修的巴士。
这才是最让人无力的地方,也是火箭管理层和教练组必须直面的“系统性顽疾”。这场球,把火箭的遮羞布彻底扯了下来。当杜兰特在场时,球队的进攻至少还有一个明确的主心骨,一个可以让你在绝望时把球交给他处理的“神”。可当他一下场,或者被对手掐死,火箭的进攻瞬间就变回了上赛季那支球迷熟悉的“无头苍蝇”——混乱,无序,充满了单打独斗和莫名其妙的失误。
我们到底在期待什么?期待一个37岁的老将,第一天“上班”,就把一支过去几年都在泥潭里挣扎的球队,瞬间点石成金?这不现实。这场对阵卫冕冠军的惨败,更像是一场必须交的“学费”。它用最痛苦的方式告诉所有人:火箭的问题,从来不是缺一个超级得分手那么简单。球队的防守体系在哪?年轻球员的成长达到预期了吗?除了把球给杜兰特之外,我们的第二套、第三套战术预案是什么?
这些问题,比输掉一场常规赛揭幕战,要致命得多。
从这个角度看,这场失利,或许不是纯粹的坏事。它把所有矛盾都提前暴露在了阳光下,逼着教练组去思考,逼着年轻球员去反省。杜兰特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支球队距离“强队”二字,还有多么遥远的距离。他的到来,是给了球队一个冲击更高目标的“机会”,而不是一张可以直接兑换胜利的“彩票”。
所以,先别急着失望,也别急着去苛责那个已经拼尽全力,甚至不惜用犯规来为球队续命的老将。他的首秀胜率确实不好看,但哪个英雄的史诗,不是从一次痛苦的失败开始的?
真正的问题留给了我们:这支拥有了杜兰特的火箭,到底还缺什么?是时间,是化学反应,还是……另一个能为他分担压力的“关键先生”?评论区里,聊聊你的答案吧。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