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刚走就返家,结果被泥石流吞没!风停不是安全,暴雨才是生死战
阳江海陵岛的风停了,但广东中南部的雨还在下。就在几个小时前,台风“桦加沙”以13级风力登陆,湖面翻腾如沸,树木连根拔起。人们刚松一口气,气象部门却发出警告:强风不是终点,接下来的暴雨才是生死考验。
这场台风从生成到登陆,短短五天内从热带风暴跃升为全球年度“风王”,巅峰风速达62米/秒。它带来的不只是狂风,更是持续性强降雨与天文大潮叠加的复合型灾害。而真正的危险,正在风雨之后悄然逼近。
台风登陆后,能量虽减,却与南下冷空气结合,持续向内陆输送水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十多个省区市将迎来大范围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更危险的是,此时正值天文大潮期,海水倒灌风险加剧,低洼地区随时可能被淹没。
许多人以为风一停就安全了,实则不然。过去教训历历在目:2024年台风“潭美”过境后,海南琼中因残余环流持续降雨引发山体滑坡,6个集装箱房被泥石流掩埋,造成人员伤亡。灾害链条并未随台风离去而中断,反而在雨水渗透、地基松动中悄然延长。
次生灾害的威力往往超过台风本身。持续降雨使土壤饱和,山区极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突发性强、逃生困难;城市排水系统超载,地下车库、地铁站成“蓄水池”;江河水位暴涨,危房、桥梁在浸泡中随时可能坍塌。这些都不是预测中的“可能”,而是已经写进应急管理手册的现实威胁。
面对这一连串风险,公众不能依赖侥幸心理。首要的是保持警惕,不因风停而放松戒备。居住在低洼地带、山边坡脚、危旧房屋的人员,应听从指挥及时转移,切勿擅自返回。若发现地面裂缝、墙体倾斜、水流浑浊等异常,必须立即撤离。
城市居民也非高枕无忧。暴雨期间避免涉水行走,积水深处可能暗藏敞口井盖或带电设施。车辆被困水中时,应果断破窗逃生,等待救援只会增加风险。家中应备好应急包,包括手电、药品、饮用水和充电设备,确保断电断水时基本生存需求。
防灾不仅是个人责任,更是系统工程。此次“桦加沙”来袭前,广东多地已提前停课停工、清疏排水、储备物资,体现巨灾防御意识提升。但台风过后,应急响应不能戛然而止。基层社区需持续巡查地质隐患点,及时预警;媒体和政府部门应通过通俗图解反复提醒公众风险,避免信息断层。
灾难从不重复相同的剧本。这一次是“桦加沙”,下一次可能是另一个名字。但我们必须记住:风会过去,雨不会轻易停下;警报解除,不等于危险清零。 真正的防灾,始于台风来临前,终于隐患彻底消除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