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新选择:中东军事合作撕开 “美式依赖” 裂缝

“这不是简单的军事签约,而是海湾国家安全战略的‘世纪转向”。9 月 17 日沙特与巴基斯坦共同防御协议落槌后,中东问题专家巴赫尔这句评价迅速传遍全网。这份协议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 “一国遇袭即两国共防” ,它基本直接宣告成立了沙巴军事同盟,更将一种绕开美国、借道巴基斯坦链接东方的军事合作新模式,推到了中东国家的面前。
美式保护伞 “失效” 倒逼转向
沙特选择,与其说是主动的战略选择,不如说是被逼到悬崖边的反击!9月9日,坐拥美军在中东最大军事枢纽的卡塔尔,遭以色列战机突袭时竟毫无预警。在一个访谈中,卡塔尔前国防大臣哈立德愤怒的向记者控诉:“美军雷达覆盖区域内,以色列战机如入无人之境,事后美方仅以‘情报误差’轻描淡写。” 哈立德的话戳破了海湾国家对美式安全保障的幻想。
数据更显残酷:过去十年,海湾国家累计花费超 8000 亿美元采购美式装备,而这些支撑起美国军工企业的军购,现在却成了废铁。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调查显示,卡塔尔事件后,海湾国家对 “美国是否会履行防御承诺” 的信任度从 58% 暴跌至 22%。沙特王室顾问安瓦尔直言:“我们不能再把国家安全押在一个随时可能‘缺席’的盟友身上。”
巴基斯坦成 “东方链接器” 的三重逻辑
放在中东各国面前的选择并不多,因为谁也不敢轻易与美帝“抢食”,除了东大!而在与东大联系方面,巴基斯坦的优势近乎 “量身定制”。
首先,核武器是巴基斯坦的底气。作为伊斯兰世界唯一拥核国家,其核威慑力成为海湾国家抵御外部威胁的 “终极保险”。当被追问协议是否包含核保护时,沙特外长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接回答道:“协议覆盖所有必要的防御手段。”
其次,中式装备实战表现惊人。今年 5 月印巴边境冲突中,巴基斯坦空军驾驶中国产歼 - 10C 战机,在预警机的指挥下, “击落6架印度战机” ,取得0:6的惊人战果,这是世界上第三代战斗机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空战,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因此破格晋升元帅。这场冲突让海湾国家看到,巴基斯坦的中式军事装备体系已经超过欧美军事装备。
第三,宗教与地缘的天然纽带更让合作顺理成章。同为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与沙特在宗教文化上的共鸣,使其比其他潜在合作伙伴更易建立信任。巴基斯坦前驻沙特大使阿克拉姆指出:“我们不是第三方,而是伊斯兰世界安全架构的一部分,这让合作具备了美国永远无法提供的情感基础。”
三角合作雏形改写游戏规则
“沙特出资源、巴基斯坦出战力、东方供装备”—— 这一合作模式,正悄然重塑中东军事格局。沙特已承诺向巴基斯坦提供 100 亿美元军事发展基金,用于升级其装备体系;作为回报,巴基斯坦将在沙特建立联合训练基地,派驻军事顾问团队,并共享情报网络。
更关键的是,这一模式打通了海湾国家与东方军事资源的间接通道。巴军方人士透露,沙特通过与巴方合作,正在接受驾驶歼 - 10C 战机等方面的培训,未来还可能参与中巴联合武器研发项目。
连锁反应冲击地区格局
在与东方大国合作方面,沙特总是先行一步!多年前,与东大的第一次买卖也是借道巴基斯坦。此次借道巴基斯坦与东大建立军事体系联系,已在中东各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据阿联酋《国民报》报道,阿联酋、科威特等国已与巴基斯坦启动防务磋商,重点探讨 “效仿沙特模式” 的可能性。有消息称,阿联酋计划向巴基斯坦投资 50 亿美元,用于建设无人机生产线,以快速提升自身不对称作战能力。
这种转变正让美国陷入被动。五角大楼近期紧急派遣代表团赴海湾游说,承诺 “加速 F-35 战机交付”,却遭沙特冷淡回应:“我们需要的是可靠的安全承诺,而非昂贵的玩具。”
从依赖美式装备 的资源换安全到“共建一带一路,军事体系与东方互联” ,中东 “大户” 的选择背后,将极大的改善中东安全环境,当然,对于东大的军事工业发展也是极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