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风口下的三只环大A基金,谁在冲锋谁在补涨?机会还是陷阱
进入九月,大A像个踩着刹车的出租车,3800点上下来回晃,大家都急得直发牢骚我跟你说,账户还没见到正经盈利,真心的。市场一动不动,而市场外的利好却开始偷偷发生。按芝商所FedWatch,现在市场给出75%概率今年会降息三次,计75个基点,这个预期一旦兑现,流动性就会像开闸水,钱会往更能借钱打市场的地方去,是不是有点意思?就是九月已经看到三只“环大A”基金蹭蹭上涨东南亚科技ETF、亚太精选ETF、恒生科技ETF,成绩单很亮。
说东南亚科技,别光看名字,成分股就是吃互联网流量红利的那一拨电商、外卖、网约车、数字金融,类似几年前的中概互联,烧钱扩规模那套都在。印尼宣布近10亿美元刺激,泰国降息到1.5%,这都是直接的“宽货币”利好。我才不信呢?要说Sea、Grab二季报,电子商务、数字金融、游戏都给力,Grab甚至从亏损到扭亏为盈,GAAP营收和净利润都在改善,真有点像当年的阿里青春期,钱来了生意就能跑得更快。
亚太精选更像一张日股+亚洲半导体的门票。这个ETF里日本权重大约43%,今年日本回购创纪录、最低时薪上涨、对美关税的缓和,推高了日经。再加上Open和云供应链带来的算力需求,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这些半导体龙头受益明显。到底谁更值得买?得看你的风险偏好和期限了,这题不好一言定论。
恒生科技则是另一条故事线。年初爆发后沉寂,最近开始恢复上攻,部分是因为估值处在较低分位点,政策和技术创新(比如阿里开源的Qwen3-Next)又给了想象空间。资金并非全向大A涌入,而是在大科技内部做轮动,换肝换血似的,有人抢先埋伏,有人补涨跟进。
归根结底,降息只是催化剂,真正决定的是资金面+基本面+政策面这三驾马车。估值(PE位次)、回购规模、营收同比、净利润正、汇率波动、外部需求这些专业指标,都不能忽视。别光盯着涨幅,分散配置、关注场内与联接场外产品的流动性和费率,准备好应对波动,别把短期涨幅当成永久胜利。我跟你说,聪明的人是把潮水当作信息,而不是信仰。
市场像潮水,涨落都是常态,降息会带来机会,也会暴露出谁在借钱过度扩张。就是别光看热闹,更要盯着基本面和风险控制,才不会在浪头上摔个跟头。真假的?等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