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斗智暗流涌动:潜伏玩家如何在保健品中逆势突围抓住未来红利
股市这个地方,真叫人又爱又恨。有人一天翻倍,也有人一夜归零,仿佛十足的赌场。但正因为这样,将风险玩得漂亮的人,总能咬定青山不放松,比如号称“潜伏型”选手的刘少鸾和张素芬。这俩投资圈的风格代表,一个喜欢藏在廉价央企里“打时间差”,另一个盯准有未来的品种深耕细作。这回,又是一出“南辕北辙,殊途同归”的好戏。
先来说刘少鸾,这位有点儿“刚”的女投资人,总能以果敢的出手“圈粉”。她在一家从事膳食补充剂的公司早已备货良多,如今持有1506万股,直接成为企业的第六大流通股东。更绝的是,绕了一圈,北向资金也跟着抄底了一波,就连投资大佬杨伟也果断杀入,这里面的故事,不仔细品品还真让人看不懂。
光看这家公司最近几年的日子,那只能用“惨”字开头。过去三年,股价一路下跌,新年一过,又是枯燥横盘整整一年。表面看,一潭死水,可实际情况远非表面那么狼狈。毕竟,这是吃下了一块让人唏嘘的优质蛋糕:营养保健品!别光看它不起眼,那是因为这个赛道做起来损毁不了几块筋骨。营养片毛利率78%,粉剂紧随其后是74%,最会赚钱的胶囊,毛利率也有68%。总体看,全年来这家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居然稳定在了68%左右。要知道,在大消费板块里,这个成绩拿得出也说得出口。
更劲爆的是,这家公司的基础盘也听起来很稳:产品线往四面八方延伸,做片剂不够,还能翻着花地开发胶囊、粉剂;线上线下都下了不错的功夫,全球市场也挖出了一片新天地。而且,咱们最关心的现金流表现也无可挑剔,货出得去,账收得回,10年来经营性现金流一直紧跟营收节奏,从未间断。这不是正说明,那稳扎稳打的企业韧性确实没啥太大问题吗?
但,问题也有一个绝大多数投资人绕不开的难题——利润。净利润从四年前就几乎见顶,2024年干脆掉头向下。收入是涨了,可利润却看不到,典型的“增收不增利”。一方面得赔本赚吆喝;另一方面,整个保健品市场的价格大战打得满地鸡毛,净利率一降再降,哪怕是行业,也早已没有傲视对手的气场。
问题显而易见,可刘少鸾敢一次次加仓,说明她有自己的逻辑——但凡有一丝可能让利润涅槃,市场的后续空间远不止眼前的灰头土脸。再说,股价暴跌,再加上同行一片哀鸣,这家公司的“落难贵族范儿”反倒像是块还没被发掘的宝藏。无论是估值修复的魅力,还是业绩改善的冲击,都能让趴地蹲守的人捞到甜头。俗话说,潮水退了,才知道谁裸泳;但有些精明人,反而趁海水褪下时下场捡珍珠。
对于刘少鸾和张素芬,以及看重长期红利的投资派,也许他们赌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某一瞬间的柳暗花明。不过,这事儿仅靠眼光可不行,分寸就像炒菜的火候,拿捏得好才叫一绝。而“普通吃瓜投资者”呢?这不变大概性却要双腿冲水的事,是冲上去还是走为上策?关键还得捏清自己的底是啥。试问,你是会稳扎稳打,还是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