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岁的张一山,突然就帅了?
要说这几年内娱最让人意外的变化,张一山绝对算一个。前阵子他演话剧的路透照片在网上传开,不少人看完都懵了——这还是那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刘星”吗?一身中山装,侧脸线条硬朗得像刀削出来的,眼神里带着股说不出的劲儿。评论区炸了锅,有人直呼“杨紫危险了”,有人说“这就是小说里写的京圈大少爷啊”。
说实话,要把张一山跟“帅”这个字联系在一起,搁以前压根不敢想。他自己都认命了,多次在节目里自嘲“我又不是靠脸吃饭的”。可你看,人生就是这么有意思,当年那个被说“猴系长相”的小子,硬是凭着时间的沉淀和自己的努力,在三十出头的年纪,活出了另一番味道。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男人的魅力这玩意儿,有时候真不是二十岁能比的。张一山这次的变化,用专业点的话讲叫“发腮”。这事儿放在别的男星身上,十有八九是颜值滑坡的信号,可落在他脸上,反倒成了加分项。脸部线条变得立体了,下颌线也更明显了,整个人看上去从少年感切换成了男人味。再配上这些年磨练出来的那股子沉稳劲儿,啧,难怪网友说他是“逆袭典范”。
要聊张一山,就得从头说起。2000年他刚入行拍广告那会儿,还是个小豆丁。后来演《小兵张嘎》里的佟乐,开始在圈里有了点名气。真正让他火遍大江南北的,还得说是2004年的《家有儿女》。那个古灵精怪、成绩不咋地但特别讨喜的刘星,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我到现在都记得他在剧里那些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表情。
成名太早有时候也是把双刃剑。他在采访里说过,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演啥角色,观众看到的还是刘星。这种困境,多少童星都遇到过,能突围的没几个。张一山算是争气的,2016年一部网剧《余罪》,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他演的那个卧底警察,痞里痞气但骨子里有血性,跟刘星完全是两个人。那会儿大家都觉得,这小子要起飞了。
可人生哪有那么顺当的?高光时刻之后,他栽了个大跟头。接下来演的《鹿鼎记》,翻车翻得一塌糊涂。网上骂声一片,说他演技用力过猛、浮夸得让人尴尬。我当时也去看了几集,不得不说,确实有点崩。可能是想证明自己能驾驭不同类型的角色,结果用力过猛了。那段时间他被群嘲,热搜全是负面的,别提多惨了。
有意思的是,他没有像很多艺人那样,翻车后赶紧去综艺刷脸、维持热度,也没急着接新戏挽回口碑。他选择了一条看起来更“笨”的路——回去演话剧。这事儿放在现在这个流量至上的年代,简直不可思议。要知道,话剧这玩意儿赚钱少、累得要死,还不怎么出名。可张一山就是钻进去了,一待就是两个月,排练一部叫《一地鸡毛》的独角戏。
这戏有多难?两个小时,全程一个人撑全场,还得一人分饰多个角色。没有搭档帮衬,没有剪辑救场,台词功底、情绪把控、体力耐力,哪一样不到位都会露馅。他每天泡在排练厅里,琢磨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的分寸。等到正式演出那天,谢幕的时候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台下的掌声雷动,这才是对演员最大的认可吧。
在那场发布会上,他说了句特别打动我的话:“我以前是个影视演员,这两个月,我是一名话剧演员。”这话听着简单,其实挺不容易的。放下架子、归零心态,在舞台上重新打磨自己,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我觉得正是这段沉下来的时光,让他找回了做演员的初心,也把之前的浮躁都磨掉了。
再说回他这个人,身上有种特别难得的“松弛感”。在这个人人都想立人设、包装完美形象的圈子里,他反倒活得挺真实。比如说身高这事儿,明知道是短板,他不避讳,还自己拿出来开玩笑:“我跟高个儿的演员对戏,得让人家垫砖头迁就我。”这份坦荡,反而让人觉得可爱。
你再看他平时的状态,跟别的明星完全不一样。人家走红毯恨不得全身上下都是大牌,他能穿个普通羽绒服就往北京胡同里钻。被路人拍到,头发乱得跟鸡窝似的,可就是那股子随意劲儿,反倒让人觉得舒服。有次拍到他单手扶着手机上楼,那懒洋洋的样子,活脱脱就是小说里那种家底厚、不在乎外表但特有魅力的“京圈少爷”。
还有他跟杨紫那段友谊,简直是内娱一股清流。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是真的铁。你看他俩同台的样子,张一山永远是那个“北京瘫”,二郎腿翘得理所当然。杨紫呢?一看他开始耍宝,立马战术性扭头,那嫌弃的表情要多真有多真。网友们起哄让他俩在一起,他俩倒好,直接回怼:“太熟了,下不去手。”这份坦荡和真实,比那些刻意营造的CP强多了。
这两年他的作品虽然不算多,但每一部都能看出他的用心。《守护者们》里的表演,明显能感觉到跟以前不一样了,多了份沉稳和克制。前段时间参加时尚活动,他穿着定制西装、梳着背头出现,那股子气场一下子就出来了。网友说得好:“他的成熟感不油腻,带着点混不吝的劲儿,这种反差特别有意思。”
我觉得张一山的经历,其实挺能给人启发的。这年头大家都急,恨不得一夜成名、快速变现。可你看他,从8岁出道到现在三十三了,二十五年的时间,起起伏伏经历了好几轮。火过、摔过、沉寂过,最后还是靠实力和耐心走了回来。这才是真正的成长吧?
有人说他是“大器晚成”,我倒不这么看。他这叫厚积薄发。年轻的时候有灵气,中间经历过挫折学会了沉淀,现在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年纪,把之前所有的积累都展现出来了。颜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整个人的状态和气质都不一样了。这种变化,不是靠整容或者包装能弄出来的,得靠时间、靠经历、靠自己真正沉下心去磨练。
说到底,张一山的故事让我想明白一个道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慢一点不见得就是坏事。别人都在追热度刷存在感的时候,你能沉下心打磨自己,等时机成熟了,自然会有属于你的高光时刻。这种踏实的态度,才是真正能走远的资本。
现在的张一山,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不靠流量、不靠炒作,就靠一部部作品说话。从那个“猴系少年”蜕变成现在这个有魅力的成熟男人,这条路他走了二十多年。可能正是因为走得不容易,所以现在的每一步才格外稳。
你觉得张一山这次的“逆袭”算不算成功?还是说这根本不是逆袭,而是他本该有的样子?欢迎说说你的看法,你是从哪部作品开始关注他的?对他现在的变化又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