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脑预判,印度GDP将赶超中国,核心优势全面领先
“印度超中国?老李头一句话,全网吵翻天。”
伦敦刚散会,李显龙那句“印度经济总量以后能干掉中国”就被截成十五秒短视频,刷得中文互联网滚烫。有人笑他退休了嘴更碎,有人把截图甩进家族群,配字:快看,新加坡人都替咱们着急。
我先把话放这儿,他真不是随口打嘴炮。那天会场是查塔姆研究所的闭门圆桌,听众两百号人,一半对冲基金老板,一半使馆参赞,手机全被收进纸袋。老李端着白开水上台,开口先甩联合国最新人口表:印度人均年龄二十八,中国三十九,差出整整一轮。底下立马有基金经理摁开录音笔,知道这数字后面跟着大钱。
他第二枪更直接,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十天前刚上调的预测糊在PPT上:印度明年增速六点六,全球最高,名义GDP四万三千亿美元,已经把日本挤到第五,再蹦两年就能踩德国。现场印度人鼓掌像打鼓,中国面孔齐刷刷低头写笔记。
听起来像拉踩,可老李补了一句软垫:中国基数大,印度只是“有机会”。翻译成人话,就是“兄弟别骂我,我只是转述作业”。
我回家把报告翻一遍,发现数字确实没撒谎。印度劳动年龄人口六十七趴,中国六十二趴,中间差出来两亿三千万张嘴,相当于多出一个巴西。更狠的是,这两亿人里一半不到二十五岁,拼多多如果杀过去,立马能把“砍一刀”玩成“砍十刀”。
但老李没提后半截。印度年轻人是多,可学校少,职业培训覆盖率不到百分之十。麦肯锡刚发警告,说2030年印度九趴的岗位会被机器人顶掉,年轻人越便宜,老板越爱买机器,失业火药桶自己就会点火。
我顺手把印度商务部十一份月报拖出来,手机出口确实猛:上半年一百三十四亿美元,苹果一家占七成,里面九成五漂向美利坚。数字漂亮,可整条链最肥的芯片、屏幕、摄像头全在中国装好,印度只做最后一道拧螺丝,利润薄得能透光。
再说他们引以为傲的PLI补贴,账面上拉来六十九亿美元外资,可电脑项目只完成预期百分之三,老板们看完厂房就飞去越南。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升反降,五年时间从十五趴滑到十三趴,离莫迪吹的二十五趴越来越远。
老李在伦敦把印度夸成一朵花,可没念印度央行九月报告:外债六千两百亿美元,外汇储备五千八,中间差出一个斯里兰卡。一旦美元继续加息,卢比眨眼就能贬出天际,进口油、芯片、武器全得加钱,通胀直接拍死消费。
就业这边更离谱。八月全国失业率五点一,看着还行,可十五到二十四岁年轻人里四个就有一个蹲家里,女性劳动参与率三十四趴,还不到中国一半。丈母娘先不答应:没工作娶啥媳妇?生育率想维持都悬。
我把中国数据并排摆好:老龄化是真,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甩印度两条街,高铁、电网、港口全是现成装备。印度基建计划五千亿美元听着吓人,可五年平摊,一年一千亿,只够修半个珠三角。
有人骂老李“捧印压中”,我倒觉得他算盘精。新加坡跟中国贸易两千四百亿美元,跟印度只有六百多亿,站远点吆喝,两边都能卖个好价。南海风浪越大,他越要拉印度过来平衡,但樟宜码头照样欢迎中国货轮,钱一分不少挣。
回看历史,小国嘴甜才能活得滋润。八十年代他爹李光耀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今天轮到他在中印之间摆凳子。一句话挑热舆论,免费给新加坡打全球广告,机票酒店股票全受益,比花几十亿拍宣传片划算多了。
可预测这玩意儿,最怕把青春当本金。印度想复制中国奇迹,得先回答三个坑:两亿年轻人怎么培训?六千亿美元外债怎么还?百分之十三的制造业怎么撑得起梦?答不上来,人口红利就是人口堰塞湖。
中国这边也别偷笑。老龄化列车已经启动,生育率一点三,韩国化就在眼前。真要让印度追上来,靠的不是嘲笑,而是把自家小孩教好,把机器人装好,把养老钱包看牢。否则十年后,我们也会被另一家“新加坡老李”拿来当反面教材。
屏幕前的你,要是手里握着A股、基金、房子,先别急着站队。印度基金可以配一点,就当买个彩票;中国资产也别全抛,底盘还在。投资这事,赌的是国运,更是自己钱包的韧性。
老李一句话,全球资本市场抖三抖。印度会不会超中国?数字摆那儿,增速确实快,可窟窿也大。超不超得了,得看莫迪政府是继续画饼,还是真把厂子、学校、债务一样样补齐。
故事到这儿,没谁对谁错,只有账单和时钟。
你说,要是印度真把增速熬成体量,你第一个想到的是加仓还是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