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达州之行:一个连队的战友,我们这样喝酒……
达州之行
冯正荣
上篇
最近,我们老连队的战友聚会,大家谈到经常看我发表的文章,有战友说,前几年指导员到达州看望连队战友,一个连队的战友在一起相聚多么有意义啊!指导员能不能写篇文章做个纪念。大家的议论,勾起了我到达州和连队战友在一起的美好回忆。在这里分上下两篇说说我到达州和分别几十年的连队战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达州是川东地区早期革命活动的发源地,达州人民历来都有“优秀儿女去当兵”的传统。当年,红军长征在达州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大批达州儿女参加红军,随部队北上抗日;抗日战争期间,达州共有17万多人出川抗日,5万多人壮烈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达州籍军人牺牲众多,其中红岩英烈就多达20位;全国解放后,达州人民把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送往部队,为巩固国防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在汽车第十八团十三连担任指导员的时候,我们连队就有两批达州籍战士,一批是1976年12月入伍的,还有一批是1979年11月入伍的,这两批达州兵在连队普遍表现好,个个都很棒!他们都是连队的政治军事骨干和技术骨干,后来他们陆续转业退伍回到了家乡。
三十多年来,我这个指导员和达州籍的战士一直没有中断联系。没有手机以前,有书信往来;有了手机,有电话联系;后来有微信了,常有微信问好,有时候还打个视频看看“图像”。达州的战友多次邀请指导员到达州和连队的战友见见面、聊聊天。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
2021年7月,我约上了家在成都的老连队战友仇玉柱准备去达州一趟。仇玉柱是1980年10月入伍的山东省邹县(现邹城市)人,我当指导员的时候是我们连队的战士,后来提了干,曾任汽车第十八团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调整成技术级七级(相当于副师)在部队退休。
7月9日,我们购买了成都到达州的动车票,我和夫人王兵,仇玉柱和夫人宋宏伟一起从成都东站登上了去达州的动车,当天下午我们到达达州火车站,还没到出站口,远远就看见连队战友杨恩奎和朱兴海在招手。他俩各开了一台车到火车站接我们,我们坐车直接到了通川区大北街大蓉和酒楼,这个酒楼有一个能坐20人的大包间,连队的达州战友全部在包间里等我们。杜明政、乔永平、刘家平、朱永文、杨恩奎、朱兴海、任明林、赵全福、李明召、何付均、李世渊,一个个连队点名时常常呼叫的名字;一张张在连队天天打交道的熟悉面孔;一声声指导员这个亲切的称呼,仿佛又回到了火热的连队。
在餐厅合影。第一排左起:杜明政、乔永平、刘家平、仇玉柱、冯正荣(作者)、王兵、宋宏伟、朱永文;第二排左起:任明林、何付均、杨恩奎、李明召、朱兴海、赵全福、李世渊
世上感情千万种,最深要属战友情。餐桌上一杯又一杯的敬酒,表达的都是战友的深情厚谊;餐桌上叙说的一件又一件往事,都是当年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学习、同跑川藏线的趣事。
几十年未见面的连队战友相聚,当年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子,现在都是退休老人了,但连队战友在一起,还是像当年那样富有朝气。那时候我们连队的士气高在全团小有名气,连队集合开饭,饭前一支歌全团都能听得到,连队出操的口号声总是震天响,有个团领导曾经说,团里开大会,听到口号声就知道是十三连来了。几十年过去了,连队战友在一起,还是当年那股劲。饭桌上我给大家敬酒,我说了一声“干”!大家齐声说:“干!干!干!”第三个“干”字是高音,震的包间天花板上的吊灯都来回晃动(见视频)。
我们订的是往返的动车票,计划7月12日返回成都。
三天来,战友们谈论最多的还是当年连队的事儿,德姆拉山上三天两夜的难事、运送新兵进藏的故事、连队内地值班的趣事、同年兵谁是通信员等等。
朱兴海当新兵的时候是个小帅哥,圆圆的脸庞,白皙的皮肤,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一看就是机灵鬼,我选他当连队通信员。连队通信员实际上就是连队干部的勤务员,那时候连队干部的寝室都没有自来水,连队出操时通信员可以不出操,等我们出操回来,朱兴海不仅给我们打好了洗脸水,而且把牙膏都挤到了牙刷上。朱兴海是优秀通信员,跟车队学开车也很机灵。1981年冬天,我们连队跑川藏线,车队上东达山遇到了暴风雪,有一台车打滑开不动,反而向后溜了,朱兴海眼疾手快,抱起路边的一块石头塞到了后轮下,避免了一期前车撞后车的事故。
杨恩奎是连队的爱车标兵,他穿衣服总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平时爱护车辆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他保管的车不管是驾驶室还是车辆外表,什么时候都是干干净净的。那时候跑川藏线灰尘大,他上驾驶室的时候,还要在地上跺跺脚,把鞋上的泥土磕干净再上车。每天到了兵站,他不仅把车辆外表擦干净,而且把发动机和轮毂都要擦洗干净,有时候到兵站天黑了,他就打着手电筒擦车,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至今难忘。
杜明政是连队的节油能手,他开车节油主要在化油器和发动机上做文章。他在保养车的时候把化油器拆下来,在主量孔里加装一根细铜丝,控制喷油量,改善油雾化,还调整化油器三角针和浮子的高度把浮子室油位降低,他还调整发动机火花塞间隙,提高燃烧效率,防止积碳形成,就这样保证了油料节约,他开的车年年都节油。
达州战友在连队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天来,战友们陪我们进酒店、逛三圣宫美食文化街、上城边农家乐,品尝了许多达州美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达州砂锅米线味道好,吃上一口,先是酥肉的香脆与米线的滑嫩在口中交织,随后是骨汤的醇厚与蔬菜的清甜缓缓释放,层次分明,回味无穷。还有羊肉格格,随着蒸汽袅袅升起,羊肉格格的香气弥漫开来,那是混合了花椒的麻、辣椒的辣、以及羊肉本身的鲜香的独特味道,足以让人垂涎欲滴,吃了还想吃。再就是风味浓郁的七星椒卤菜,卤菜到处都有,七星椒卤菜口味独特,麻辣适度,吃了让人回味无穷,和其他地方的卤菜相比确实不一样。
三天来,战友们陪我们参观红军文化陈列馆等红色景点,使我们再一次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出城10公里,我们就到了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该馆位于达州市通川区罗江镇。该馆设有红军战斗在达州、将军璀璨耀达州、英烈浩气壮达州、红色书艺靓达州等多个专栏,利用大量实物和图文资料,充分展示了巴山红军精神和达州人民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集中反映了王维舟、张爱萍等50余名达州籍红军将领的光辉业绩。旁边是张爱萍故居,这是张爱萍将军1929年6月以前居住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由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战史馆、神剑馆、将军树及神剑广场等组成了达州神剑园景区,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在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前留影。左起:牟雄昌、赵全福、杨恩奎、冯正荣(作者)、仇玉柱、朱兴海
参观张爱萍故居。右起:冯正荣(作者)、牟雄昌、杨恩奎、朱兴海
在达州神剑广场。左起:杨恩奎、牟雄昌、冯正荣(作者)、赵全福、仇玉柱、朱兴海
三天来,战友们陪我们逛了达州城,看到了达州城的新面貌。1984年我送达州的退伍战士到过达州,我在达州住了五天。那时候的达州叫达县,街心花园旁边有个大众旅馆,是一座六层的楼房,当时达县城里的最高建筑,没有电梯,我不怕爬楼梯,登记了一个六楼的房间,就是想居高临下看看达县城,那时候的达县城,街上是灰暗的路灯,居民房间里透出的是微弱的灯光,没有什么繁华可言。2021年的达州完全改变了模样。战友们陪我们观看了达州夜景,整个城市高楼林立,高楼大厦的灯光如同彩色的焰火,广告牌上的霓虹灯闪烁,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街道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车灯、路灯、霓虹灯照亮了大街小巷,美丽的夜景让人陶醉,达州不愧是川东北上的门户城市。
逛达州城。左起:仇玉柱、冯正荣(作者)、朱兴海
三天来,连队的战友天天陪着我们,战友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我们订的是12日返回成都的动车票,第二天就要离开达州了,战友们都劝说我们来一趟不容易,再玩几天吧。战友们陪我们玩了几天,我们都有一种过意不去的感觉,明天一定要回成都。
就再这时候,我们几个人的手机同时收到铁路部门的短信:因川东地区连降暴雨,成达铁路被冲毁,列车停运,已购买停运车次车票的旅客,可在票面乘车日期起(含当天)30日内,到全国任意火车站退票窗口办理退票、改签手续。也可以通过12306网站或铁路12306APP在网上直接办理退票、改签业务,以免耽误行程。通车时间待通知。
俗话说,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必留。战友们看到这个通知都说,我们留你们在达州多玩几天,你们坚持要回成都,现在铁路中断了,这是天要留你们啊!你们在达州再玩几天吧!
战友们想留我们在达州玩,老天也留我们在达州玩,我们只好退票在达州等待通车。
(未完待续)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冯正荣:甘肃省酒泉市人,1954年2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入伍后就成了川藏线上的一名汽车兵。曾任连队文书,营部书记,连队副指导员,指导员,副教导员,宣传股长,兵站站长,宣传科长,大站政委,干休所政委。曾四次荣立三等功。在部队退休后,一直在川藏兵站部机关帮助工作到2021年。
作者:冯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