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装备创新引发热议,小型炸弹助推隐形战机变身隐身轰炸机!
到2025年南昌飞行大会上,一架看起来普通的机腹挂架引起了众多军迷的关注,成为现场的焦点。那套专为歼-20设计的“机腹内弹舱多联装悬挂发射系统”在首次亮相时,就展现出能携带四枚新一代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的实力。
这套新系统一一落地,歼-20的战力就迎来了一个大飞跃——原来只能挂两个500公斤级激光制导弹,现在最多可以把八个250公斤左右的小直径炸弹藏进去,携弹能力一下子翻了几番,歼-20的远程打击能力也因此大大增强,水平直线上升。
以“制空利器”这个高大上的 famoso 形象,歼-20的隐身技术更是深入人心,如今经过几次试飞后,它那“隐身”外壳的神奇功能也逐渐曝光,让大众见识到更真实的面貌。这么神奇的盔甲,反而似乎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了。
不过,机腹的主弹舱最开始就是为了空战任务而设计的,配备了霹雳-15中远程空空导弹,最多可以携带6枚。不过,一边用它来对地攻击,弹舱空间就会被占得很紧,从而限制了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
随着新一代挂架逐步问世,它们的优点不再仅仅是“节省空间”,更关键的是彻底打破了传统“挂架”的局限性,体现出“无处不在”的理念。借助紧凑的多联装设计,把相同弹舱容积内的火力集中到歼-20机身上,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在保持先进隐身布局的同时,可实现的火力密度,堪比一些小型轰炸机。
虽然它体积不大、重量轻,但威力可不容小觑,展现出了惊人的杀伤力。它运用了“惯性制导+北斗卫星辅助制导”的复合导引方式,需要时还可以加装末制导头,既能精准命中固定的掩体、桥梁这些重要目标,也能有效应对奔跑中的装甲车或者水面舰艇。
更为关键的是,它配备了滑翔弹翼的设计,让歼-20不仅能在高空投放,还能在高空进行长距离滑翔,覆盖几十公里的范围。这样一来,任何地面目标都能在不冒险直入敌方防空密集区的情况下,从远程实现精准打击。采用“防区外打击”的战术,不仅显著增强了自己的存活率,也大大提高了对手战机的战略弹性和灵活性。
不仅仅是外表方便看,挂架背后那些技术上的突破也得细细琢磨,才能真切感受到它的高科技含量。依靠把传统那种“一次性爆炸式”燃爆弹射变成了高压气动力推进技术,这样一来,它的后座力更小,可控性更强,还能反复使用,优势挺明显。
特别要说的是“机载自主增压”系统,它可以自动补充高压空气,省去了过去那种人工频繁充气的繁琐操作,也就大大缩短了战机再次起飞的等待时间,这样一来作战效率自然提高不少。
这次对歼-20的重大升级,可不单单是加几样新型弹药那么简单,它意味着歼-20从一款主要负责夺取制空权、具有隐身性能的战斗机,逐渐向“空战和对面打击”两手抓的多任务平台迈出关键的一步。
依托隐身的优势,歼-20能够穿透敌方严密的防空网,在对方深处同时打击多个关键点,比如指挥中心、雷达站或导弹阵地,这样就能大大削弱对方的作战体系。结合无人机、预警机等装备,形成一个协同作战的网络,把它推到指挥节点的高层位置,从而让歼-20的打击范围和效果变得更宽、更强大。
不过,这核心技术的提升,确实会大大加强我国整个军队的空中作战实力。在深入应用的过程中,不光会为现有的歼-35隐身战斗机、攻击-11无人机这些平台带来更强的战斗能力,还能让歼-16这类非隐身战机外挂弹药的数量翻个几番,从而全面提升中国空军的精准打击水平,能说是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从原本只能携带两枚炸弹的“隐身点穴手”,到现在能投放八枚智能炸弹的“空中武库”,歼-20这次的升级,毫无疑问为中国空军实现“攻防两用”战略转型增添了重要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