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将军步枪现存几支
刘将军步枪现存数量估计在 10 支左右,目前已知的有 8 支。以下是具体情况:
美国步枪协会国家枪械博物馆:藏有一支,枪号为 7。瑞典军事博物馆:收藏有一支,由机床普惠的前工程师伊曼纽尔・A・拉尔森捐赠。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博物馆:有一支,由宾夕法尼亚州的收藏家捐赠。美国黑水电影博物馆:收藏有一支。曾拍卖的步枪:Career Sahindman Company 在 2004 年 4 月拍卖过一支刺刀握把片丢失的刘氏自装枪;岩岛拍卖行于 2017 年拍卖过一支枪号为 4 的刘氏自装枪,2018 年又拍卖一支枪号为 661023 的刘氏自装枪。私人收藏:还有一些位于私人收藏家手中,如火器堂博客中的自装枪图片来自一位亚利桑州维肯堡的收藏家。
刘将军步枪是由中国民初枪械设计师刘庆恩设计的中国第一把半自动步枪,又称刘氏步枪或自装枪。以下是其具体来历、特殊之处及被收藏原因:
来历:刘庆恩在辛亥革命后被任命为汉阳兵工厂总办,他决心设计一款先进的自主武器。1914 年,刘庆恩成功完成了半自动步枪的研制,1916 年,汉阳兵工厂手工打造出了两支样枪,但在北京楠苑射击场的测试中,因汉阳厂自制弹簧不甚精细,导致测试失败。后来刘庆恩带着样枪和图纸前往美国,由普惠公司代工,改用机器加工工艺制造的主弹簧,造出了第二批样枪。1918 年,刘庆恩购买了大量机器设备、材料准备回国生产,却在途中发生沉船事件,设备损失殆尽。1919 年,刘庆恩因脑溢血半身不遂,随后辞去汉阳兵工厂职务,1929 年在上海病逝,刘将军步枪也彻底结束了制造的可能。特殊之处独特的自动方式:刘将军步枪采用 “枪口集气式” 自动原理,与后来主流的 “导气式” 原理截然不同。其在枪口处设计有集气筒,子弹击发时,部分高压火药燃气进入集气筒并推动其向前运动,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枪机后坐,完成抛壳、压缩复进簧等动作,随后复进簧释放能量,推动枪机复位,实现半自动循环射击。手动 / 半自动切换功能:该枪的导气箍设计为可旋转的调节环,将导气箍调节至气孔关闭位置,可实现连续半自动射击;将导气箍调节至气孔打开位置,火药燃气会从气孔泄出,步枪便退化为手动上膛的传统步枪。这一功能可根据战术需求和弹药供给情况,灵活选择射击模式。性能参数:该枪口径为 7.92mm,全枪长 1225mm,枪管长 647mm,重 5kg(加刺刀),采用 6 发内置式弹仓供弹,射速为每分钟 40 到 50 发,在当时性能较为先进。被收藏原因历史意义重大:刘将军步枪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把半自动步枪,在当时国力贫弱、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完全自主研制出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近代军工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设计理念超前:其独特的自动原理和手动 / 半自动切换功能等设计,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都堪称独树一帜,对后来的一些半自动步枪,如美国加兰德 M1 半自动步枪等产生了影响,具有很高的技术研究价值。数量稀少:由于刘将军步枪最终并未量产,仅有的一些样枪也因各种历史原因散落海外,现存数量稀少,物以稀为贵,这也使得它成为收藏家眼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