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设自然保护区,执法有了底气,菲律宾只会喊口号
黄岩岛自然保护区这事,消息刚出来那会,菲律宾一时间有点摸不着头脑。海警、军方、媒体,纷纷在喊,网上也是各种讨论。但光喊没用,实在憋不出什么新花样,连菲律宾官方都没法给出一套像样的对策,全网就剩下“我们坚决反对,应该申诉,要求中国撤销”,凡是国际舆论场点进来一看,基本是一边倒,没人硬挺。
保护区设立下来,肯定不是拍拍脑袋就定的事。黄岩岛这块地方,生物资源密集,海水清澈,大家都知道是珊瑚、海龟、各类鱼群的乐园。每年迁徙、繁殖,就靠这么个净地。要说保护,本来就该做,但这些年菲律宾渔船跑得太勤快,拖网开得狠,海底珊瑚白化、鱼群数量掉头直下,对比前几年卫星图和科考报告,肉眼都看得出来。这些破坏,实在太明显。
早些年黄岩岛是咱们海警管,海警看见有人拖网,最多驱离警告。但说到底,警方执法、环境保护总觉得底气差点意思。现在黄岩岛划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种事有了真正的法律依据。环境执法跟巡逻不一样,有专门的法规做支撑,随时可以登船检查、扣押非法捕捞工具,抓个现行那是明正言顺。抓了人,按《自然保护区条例》来处理,根本没人能挑毛病。要是谁敢闹事,理由太充分,环保本来就是全世界都支持的事。
菲律宾、美国以前总是用“军事化”这套说法,说中国在黄岩岛开工、动人,意思就是想搞军事基地,不安好心。这种口径用烂了,媒体也腻了,结果这一上保护区,完全换了赛道。说是搞军事,人家明明在保护环境,搞科学研究,这可不是谁都能抹黑的。国际环境保护组织都在点赞,中国南海生态管理走在前面。镜头一转,谁还敢指责?菲律宾想拉美国、澳大利亚蹭热度,但连联合国都不搭理,只问一句,生态能恢复吗,保护区能有效吗,再没有其他立场。高下立判。
划区面积,大约35平方公里,看着不大,核心意思全在细节。把主潟湖、风浪最小的珊瑚聚集区全圈进去了,但像岛上的北岩、南岩、还有外围的几块高礁,并没有全部圈死。意思很明显,保护环境是主轴,但预留了功能空间。这些“非核心区”,以后要建海洋观测站、环保管理站,甚至考虑渔民避风补给都行。建了小码头,养护人员进驻,设施成型了,有科研、有管理、有维护,整个黄岩岛能有常驻力量。一举多得,有实力管得住,有科学做得精,有生态保护、有渔业适度发展。这种玩法,菲律宾自己造不出来,只能看着干着急。
地缘因素更不用说。黄岩岛地处南海心脏区,距离菲律宾吕宋岛、咱们海南岛都不算远。说是三角核心,外面看着三不管,里面其实全是咱们中方在实际掌控。永暑岛、美济岛、渚碧岛三点已经形成完整支点,黄岩岛如果有了固定的管理和科研设施,这个中线就彻底打通了。整个南海,一环扣一环,航道安全有保障,生态能持续,经济能稳健,谁敢扰乱,这保护区就是亮出来的底牌。菲律宾还想搞声势,能不能堵住咱们执法,想都不用想。
网上段子手就被逗乐了。有人说,菲律宾连自己的海洋生态都管不好,仁爱礁破军舰漏油烂成那样,还能天天捏着黄岩岛说三道四。看用环保这个理由打脸,西边环保组织支持,东边联合国表态,连美国记者都查不到什么负面舆论,菲律宾自己说着“反对”,反过来还被环保话题套牢,派船再进来,分分钟被执法扣船。渔民更怕了,偷摸捞一网,随时被抓,有视频、有证据,社交网络一发,声音瞬间被淹没。
对比南海其他热点,黄岩岛保护区开启了新玩法。也有人说,仁爱礁旧军舰污染太严重,中国完全可能下一步在那边也搞个自然保护区名义,再走这一套。等清理破船的时候,不再只是领土安全,更是环保和生态修复。环保这种事,谁都能理解,没法直接硬怼,大家点头觉得这主意靠谱。菲律宾没什么招,硬拗只让自己尴尬。
在黄岩岛设保护区,是表面上看环保,实则强化了所有日常执法。管控稳了,话语权也高了。谁想捣乱,谁想闹场,都要过生态保护这关。以前说军事化太多,媒体都听腻了。现在说环境、科研、海洋生物,谁都没法否认中国的正当性。这才是高棋,堵得住口,管得住人,稳得住场。
国内网友也跟着讨论,群里有人说,这种“软执法”模式比军舰硬碰要管用,环境保护说起来谁都赞成,实实在在能减少对抗,外部压力一下子小了。有人一点头“中国在岛礁上的布局越扎实,南海就越稳定,等于给了周边国家安全感。”还有人在评论区调侃,保护区成立了,菲律宾船进不去,海洋生物能安心长胖,咱们渔民以后也能吃到更安全的海鲜。
整个事情往回看,黄岩岛保护区的设立,核心意义就是合法合规地扩大了国家管理能力,加了执法底气,全世界都认,环境、科学研究这标签谁都挑不出毛病。菲律宾再怎么反对,实质上没话说,什么对策都用不出来。这一步走得漂亮,不光是黄岩岛,未来南海其他点也完全能参考。环境保护这个理由软中带硬,面子里子都拿了。中国的南海治理比谁都要稳,谁也别想闹点啥动静。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